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14章 糧食欠收

第314章糧食欠收

吐蕃地處大楚王朝西南,位於高原之上,生活條件相當惡劣。高原地區呼吸困難,陽光照射強烈,常年勞作使得他們看上去比大楚王朝的同齡百姓要年老,這非常不利於他們的生存,也因此他們覬覦大楚王朝那偌大的平原疆土許久。

前朝,吐蕃曾與其他國家聯合攻入腹地,後來被打了回去,但是為了生存和發展,一直鍥而不捨的騷擾邊境。

鎮國公府常年鎮守邊境,前幾年以為已經將對方打的服軟了,卻沒想到吐蕃是個走猥瑣戰術的國家,打不過就乖乖的跪,積攢了精力就再一次來挑釁。

這一次,實在是傷的太狠了,他們也不知道大楚王朝已經沒有了完全殲滅他們的力氣,為了己身著想,向大楚王朝遞出議和的請求。

其實,朝堂上的官員們誰都知道吐蕃他們的無恥,但是考慮到己方,還是不得不捏著鼻子跟對方議和。

看過了奏摺之後,義德帝將奏摺在大臣們之間傳閱了一番,然後問:“眾愛卿以為如何?”

戶部尚書看完之後冷笑了一聲,“三千兩黃金,上等香料一斤,珍貴寶石兩匣子,葡萄酒百壇,還有上等羊毛地毯八十張。”

“吐蕃多良駒,再不濟山羊也行啊,還可以殺了吃肉。結果就送來一些金銀珠寶和沒什麼用的酒、羊毛毯?吐蕃這貢品精明的很,每年是不是還要從我國拿走一些糧食養活他們自己人?”戶部尚書冷嗤道。

在場的大臣們面面相覷,都不說話了。

兵部尚書站出來附和道:“戶部尚書說的是極,世人皆知西域的汗血寶馬乃是馬中上等,吐蕃將這些資源留給自己,卻送些沒什麼用的玩意過來就想議和,算盤打的倒是不錯。”

“咱們大楚王朝駐紮在西南的兵馬每年吃掉多少糧食,用掉多少兵餉,只得來這麼點東西,就跟他們議和,從此一家親?”

被大臣們這麼一說,義德帝的臉色也有點不好看。

他主張親弟弟禮親王前去吐蕃商談議和示意,在對方捱打的情況下談成了這麼個玩意,讓百姓們知道了還不說他沒有識人之智,只顧著自家兄弟?

而且,聽取了眾大臣的意見,他突然覺得這樣真的太虧了,他點點頭,“既然吐蕃吃了敗仗,想要跟咱們大楚王朝議和,那麼總該派使者前來談判才是。”

封寒笙站在下面聽了一耳朵,對這些倒是並不在意,反正以吐蕃現在的情況,這份朝貢的單子不過是在試探大楚王朝罷了,便是讓他們割肉放血,以如今的吐蕃之勢,也只能低頭認了。

他此時滿心都是今年秋收的事情,再不下雨,或者說不下幾場能澆頭土地的大雨,北方秋收的糧食還能有多少?若是各州都湧過來了,京都當如何管理?

他曾經在臺州治理過災民,但是那時候台州並不是大家首選的停留之地,便是災民多,分散開來了也勉強能承受。但京都乃是一國首府,大家遇到天災,肯定都以為首府當最富饒才是,為了活命也會一路往這邊來。

吐蕃議和之事討論出結果以後,義德帝看向欽天監的監正,“愛卿可有法子降雨?”

監正抬頭正對上義德帝眸色深深的眼神,渾身一抖,只覺得若是自己說沒有法子會不會要倒黴啊?

他閉了閉眼,想了半天,道:“陛下乃是金龍,自古龍行有雨,臣以為,陛下可登壇向上天祈求降雨,貢品以整豬、整羊……”

義德帝聽了,心知監正這是沒什麼法子了,在敷衍他。但是如果真的能如他所說的龍行有雨,求一求,老天就給降雨,那也是個大好事,當即點頭後看向對方,“既然如此,這件事朕就交給愛卿來操辦了,今夜之前,給朕一個具體祈雨的日期,需要的貢品也都準備好。”

監正點頭應下,回到了自己的隊伍中,在義德帝看不到的地方擦了擦汗,鬆了一口氣。

……

上完早朝,封寒笙回府衙辦公,先是將上午堆積的公事辦完,然後召來管理步兵營的下官,“陛下要為百姓祈雨,屆時必定要封路,你且去安排。”

那下官在京都府任職多年,已經習慣了這些操作的流程,點頭應下後就要下去了。

而封寒笙想了想,叫住了他,“且慢,這事不要鬧得太大。”

那人愣了一下,隨即反應過來,“知府大人認為,這次祈雨不一定能成?”

封寒笙不說話,只定定的看著他。後者反應過來了,連忙道:“下官知道該怎麼辦了,多謝大人提點。”

他離開後,封寒笙開始研究府衙庫房中還有多少存糧,這些糧食足夠多少災民吃的,越算越發愁。

與此同時,負責封府採購的下人回來了,向林詩茵稟報道:“夫人,今兒老奴去採買,發現物價都上漲了。”

“那些家養的足夠三斤的老母雞,原來不過四十五文上下,今兒竟然需要足足五十五文,漲了十文的價格。還有大米,每斤也漲了足足一文。其他的鴨肉、鵝肉和魚肉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長,那新鮮的蔬菜最貴,每斤蔬菜竟要三文錢,原來一文還要挑挑揀揀的,現下那些蔬菜都蔫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就這樣,那些蔬菜攤子都圍滿了人哄搶,老奴都湊不上去。”

張老夫人正坐在林詩茵身側,因為她年紀大了不管家,以往是不摻和這些事情的,現在聽到了這個婆子說的物價,當即道:“這是要亂啊!”

“百姓們都有自己的生活智慧,平日裡為了防止出現什麼意外,手裡的銀錢都會精打細算,蔬菜價格都漲成這樣了還搶著購買,只希望如果真的乾旱了,不會出現翻個十倍八倍的糧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