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章回吐蕃
張文生不知他心中所想,若是知道了恐怕也只是曬然一笑。
同科進士是有許多在短時間內定下了親事,匆匆成婚之後攜著妻子奔赴任職之地,而他則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為由謝絕了所有人,所考慮的無外乎是差事沒定下,不想耽誤人家,也不想折騰自己和家人。
崔勝看著他面上不怎麼在乎的樣子不禁嘆了口氣。
“每屆進士、同進士那許多人,有空缺的好差事就那麼幾個,想要謀求,對於咱們這樣沒有門路的子弟,是需要挨個打點的。”
張文生點頭又搖頭,“無妨,我心中已經有了打算。”
崔勝看他兩眼,見他老神在在的樣子再次嘆氣,半響後才道:“在京都留了許久,我該回家鄉繼續苦讀,等待下一屆的春闈了。以後你天南地北的不知道在哪裡做官,此去一別,以後大概沒什麼機會見了。”
張文生笑著倒了一盞茶遞給他,“咱們可以書信往來,且等崔兄入朝為官了,咱們自然有再見面的機會。”
崔勝聞言精神了一些,點頭,“你說的有理,我還年輕,便是再考上三屆春闈也不過三十出頭,總是能考上的。”
兩人告別後,崔勝回去收拾行李,等坐上離開京都的馬車時,還在心裡想著,或許埋頭只讀聖賢書是對的,先考中進士了,才有資格再論其他。
而張文生在跑了幾趟吏部之後,發現那些親王、郡王封地上的空缺都已經被選完了,現在能讓他選擇的只有北部邊陲的縣令官。
因著今年北部剛發生戰爭,如果不是朝廷救援及時,恐怕就要被突厥攻破城門了,今科進士們顧及著自己的人身安全,不大敢選擇比較危險且又沒什麼油水的北部邊陲的縣令官。
張文生回客棧後對著燭光沉思了半宿,最終尋了來時的那位同伴,依託他家中做官的親人的打點,得以被授學政官,任職的地方便是他來的松州城。
將一身所學反哺於養育自己的土地,也是件極好的事情。
……
自四月中旬林詩茵一家五口在玩遊玩,卻被突如其來的大雨敗了興致,那一場雨彷彿是一個開始,接下來的日子雨接連不斷的傾盆而下。
都說春雨貴如油,今年的春雨卻跟不要錢似的,下的整個松州城都潮氣連連,連穿城河的水位都上漲了一些。
這樣多雨潮溼的氣候,讓被九公主帶到公主府的小王子受不了了。
在又一日發現兒子一個時辰前剛剛換過的衣服竟然是潮的的時候,九公主顧不得晾著自家丈夫,抱著孩子跑去特意闢出來的書房,要跟吐蕃王商量回吐蕃的事宜。
吐蕃王這些日子被自家小妻子晾著也不敢惱,索性讓手下打探一下松州城以及周邊州城的物價等事情。
前日有手下人打聽到了盤中縣年初剛剛大面積發天花,但是被京都來的太醫用了手段醫治好了的事情。
天花病吐蕃也有,但是因為沒有足夠的醫治手段,跟以前的大楚王朝一樣,發現了之後便給隔開,家中有銀錢的能請大夫開個藥,家中貧寒的便自己熬著,熬過了就好起來,沒熬過去便沒了命。
如今,乍聞盤中縣的情況,吐蕃王敏銳的察覺到其中的問題。
但是,他們初來乍到,更兼有之前敵對等原因,松州城的百姓們對他們並不歡迎,想要打探清楚連很多百姓都不清楚的事情對他們來說很難。
便是那些現在跟前來松州城的大楚王朝的商人頻頻做生意的吐蕃商人,其實除了做生意外,並不受大楚王朝的百姓的歡迎。
吐蕃王正在與手下人商量對策呢,九公主抱著兒子,身後跟著宮女們跑進了書房。
書房的氣氛有些沉重,九公主看了眼表情凝重的吐蕃王,然後再看了眼自她進來後便低下頭的丈夫的手下們,走近讓吐蕃王摸了摸兒子的衣裳,“咱們這兩日便啟程回吐蕃吧,最近松州城小雨連綿,勇哥兒不是很適應,我怕他因此病了。”
吐蕃王一聽,顧不得其他,連忙抱過兒子,輕輕的摸了摸他的額頭、臉頰和耳後,敏銳的發覺到溫度有點高,他表情一緊,“咱們明日午時末啟程回吐蕃。”
九公主點頭,又與吐蕃王說起要帶回吐蕃的物件和人手。物件多數是她這些日子以來置辦的首飾、衣裳等物,還有少數則是她暗戳戳的想要帶回去改善自己的生活品質的東西。人手則是她精挑細選,可以改善吐蕃的某些問題的專業人士。
目前她不會拿出來,但是如果之後母國大楚王朝和夫家吐番關係更加穩定的話,她才會拿出來,也是為了避免養虎為患。
這些吐蕃王不知道,只是想到手下人說的盤中縣的天花病情,對大楚王朝極有能耐的太醫蠢蠢欲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