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0章 未來並非一片坦途

繼周冠宇2010年全站全冠地結束他在NCJB組別的比賽之後,次年勉強達到年齡標準終於升組的束龍,幾乎沒費什麼力氣便達成了同樣的成就。

按照嚴格的賽程規章,其實束龍得到2012年才滿足升組的條件,但低組別已經實在是遭不住這條妖龍凌虐了。

接連拿了兩個全國性質大獎賽的全年個人總冠軍,束熊也總算是有些和束老爺子攤牌的底氣。

當然所謂的攤牌也不過就是走了個形式,束老爺子又不是老糊塗了,這麼多年連一點苗頭都發現不了?

這一次也不過是將所有的事情都放到檯面上來講清楚罷了。

但即便是這樣,束老爺子對於是否支援束龍的賽車生涯這件事依舊是模稜兩可的態度。

當爹的束熊只需要懷抱著滿腔熱血與夢想相信自己的兒子就可以,而作為企業實際控股人的束老爺子要考慮的可就多了。

直到束龍在小升初的考試裡以極其優異的成績考上了本地最好的初中,束老爺子才總算鬆了鬆口風,允許夫妻兩人在暑假帶著束龍去國外自己親眼看看,看看是不是真能下定決心在這條路上悶頭走下去。

現在擺在他們面前的問題只有一個,去哪?

近一點的選擇就是日本,那邊的賽車文化比國內興盛得多,各項大獎賽起步的也早,整體水平也更高。

其中首都高的灣岸線更是絕大部分地下車手心目中的飆車聖地,可能在很多賽車愛好者的心中,這裡比許多國際上知名的賽道都要更值得打卡。

可如果束龍把目標放在了方程式系列賽上,那麼日本就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了。

許多孩子在童年時大機率都被長輩們問過一個問題:“長大以後要考什麼大學啊?”

相信有許多人都曾不約而同地回答過一個答案:“清華北大!”

大人們往往啼笑皆非,因為這些孩子未必都知道這世界上沒有哪所大學叫做“清華北大”,這是兩所完全不同的學校,但孩子們都知道的事情就是想要最好的。

可能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慢慢看清了自己到底有幾斤幾兩,心裡有了逼數,但終歸一輩子都在追尋著對在自己來說最好的選擇。

這幾年束熊不僅僅一次地徵詢過束龍未來想發展的賽事目標,F1實在是太過於遠大,有時候就連他自己都沒了當年支援束龍卡丁車的那番勇氣。

是啊,全國那麼多年都沒有出過F1的正式車手,憑什麼這樣的好事就能掉在自家的頭上呢?

有時候想一想,能開上國際性的房車賽事是不是也不錯了?

可一直被父親推動著賽車生涯的束龍卻有了自己的想法。

“我要開F1。”

從車型的上來說,可能各人有各人的審美,單從內心最真誠的想法來看,束龍其實相比起造型骨感的方程式更偏好於有完整車體殼的房車。

從比賽的觀賞性上來說,拉力的漂移更容易吸引眼球,而抓地走線常常讓圈子外的人不明所以。

平時刷圈刷膩了的時候,束龍也有不少次專門換上一套舊胎,一路用漂移的跑法繞著自家賽道轉著耍。

這是帥的追求,也無可厚非。

從駕駛的層面上來講,漂移是狂野的藝術,但它在操控中容錯的上下閾值浮動很大,屬於難學易精。

但是,但是!

一旦駕駛的目標開始與速度掛鉤,那麼一切成為影響速度的小瑕疵,都很有可能會成為徹底點燃束龍路怒症的導火索。

方程式的賽車不好看,但它們速度上限高,可以最大程度地用速度去壓榨輪胎的極限,而不是被笨重的車體牽手絆腳。

抓地的跑法正好反過來,它易學難精,騎小車上賽道溜一圈也叫抓地跑。

但要讓輪胎時刻處於效能極限的失控邊緣,這就是一門時時刻刻都在挑戰自己全身感官的精密藝術,沒有華麗的外在,其下蘊含的卻是更為瘋狂的本質。

對於束龍而言,漂亮的房車開著玩兒還可以。要是開著在賽道上競速?那束龍真的有可能在駕駛位上就先和自己屁股底下的這臺車吵起來......

當然了,方程式賽車能更清晰感受到輪胎狀態的設計結構也是吸引束龍很重要的一個點。

賽車手都是崇尚速度的,開上了方程式賽車,有野心的車手心中自然都有了各自的“清華北大”,在沒有認清自己的水準之前,誰又不想坐進F1的駕駛艙呢?

儘管日本早已有了相對成熟的方程式賽事體系,但不能否認的是,作為世界三大體育賽事之一的F1目前還是由歐洲人所掌控的圈子。

去到日本,或許進入方程式賽事的門檻的確會相對更低一些,但即便你在這邊冠軍拿到手軟,大機率也是得不到歐洲賽車圈認可的,這就相當於平白浪費掉了好幾年。

所以毫無疑問,既然要追求距離F1最近的平臺,歐洲幾乎是唯一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