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智,發生什麼情況?”季龍起來開門問道。
“我和阿寧正在望樓上警戒,發現一名民工半夜起來,在裡坊內到處鬼鬼祟祟地看,不知道他想幹嘛。”
“阿寧呢?”
“阿寧正在跟蹤監視他,我回來通知在家裡守夜的阿雙和落落,讓他們注意警戒,阿寧還讓我向你彙報一下,我們該怎麼做?”
“他沒幹什麼事吧?”
“還沒有。”
“阿英,你把無人機搖上去,看看這個人到底想幹什麼。”
“好。”
李雲英回房內把無人機拿出來,到院子裡搖上空中,不一會兒,找到了那名在黑魆魆的裡坊內鬼鬼祟祟到處亂看的民工。而吳君寧則腰挎環首刀,手拿李雲英的野營夜視望遠鏡,在離他數十米外悄悄跟蹤。
“阿智,你去和阿寧一起跟蹤他,兩人一起注意安全。只要他不幹什麼破壞,暫時不要動他,也不要被他發現,免得打草驚蛇。我們這裡也在監視,看看他到底想幹什麼。”
“好。”
大家觀察了二十分鐘,那民工只是繞著穿越眾的宅子到處小心翼翼地檢視,像是要找最容易攀爬的地方下手。可是他始終沒有翻牆入內的行為,大約二十分鐘後又鬼鬼祟祟地回到自己的屋子睡覺了。
到了白天,大家發現這名民工毫無異樣,跟其他人一起認認真真幹活,好像並沒有對穿越眾有特別好奇之處,也沒有像晚上那樣到處檢視地形。
大家又觀察了他一段時間,發現他有的晚上安心睡覺,有的晚上出來十幾二十分鐘。但都沒有任何行動,不知道他想幹什麼。
幾天之後,輪到他休息。季龍和李雲英、王詩星三人在家中用無人機跟蹤他,發現他離開懷德坊後,在城中幾經周折又返回到城北一帶,進入了一個大裡坊內的一個大戶人家。
“詩詩,有什麼辦法可以悄悄查一下這家人是誰。”季龍道。
“好說,我現在就找呂楨去逛街,經過那裡之後我‘無意中’向他打聽這是誰的家這麼宏偉。”王詩星說著,就要轉身出去。
“等一等,”李雲英道,“那人是誰,見過嗎?”
季龍和王詩星往螢幕上一看,異口同聲叫道:“雷薄!”
劉伯買回各種品種的稻穀研究了幾天之後,終於胸有成竹,下決心把田裡所有的莊稼全部拔掉重新播種。
“這老頭一定瘋了!”所有佃農聽了翻譯潘採的話都不敢相信。
42頃土地共4200畝,這裡土地肥沃,灌溉方便,是高産田,依照往年平均畝産2.8石計,那就是11700多石糧食。如今這些禾苗長到一半就拔掉重新播種,這個損失可是不小,萬一將來收獲不超過3石,不但浪費前面這兩個多月勞力,還耽誤了收割後種植豆類和蔬菜的時間。注:石做糧食單位時是容積單位不是重量單位,專家透過出土文物測定,一石原糧約重27市斤。漢一畝合今0.288市畝,漢代普通農田平均畝産2石,相當於今天畝産187.5斤,高産田2.8石相當於今天畝産262.5斤。)
佃農們向翻譯潘採傳達他們的憂慮,劉伯知道大家的顧慮,讓同學們寫字告訴他們:拔掉這些莊稼後,只要大家按照劉伯的指導重新耕種,今年的收成保證大家增加一倍以上,也就是說,假設往年大家繳稅後分到100石,今年將收獲200石以上,如果不足,由穿越人補足。
佃農們聽到翻譯轉述,以為自己的耳朵出了問題。他們平均每戶種植100畝,年産280石,與官府五五分成,一般一年稅後正好收獲100石左右漢代人均消費糧食18石年,五口之家需要90石糧食,所以農民很少有餘糧喂豬)。多數農戶,尤其是那些普通農田産量沒這麼高的農戶,冬季種些瓜果蔬菜,農閑做些布帛和其他零工補貼,勉強能夠艱難度日。如果今年得到200石糧食,他們的生活自然發生巨大變化,但土地的主人穿越眾吃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