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萬忍張爺倒也不跟常昆客氣:“若真有事,忘不了你。”
閒話不說,喝酒吃飯。
便扯到常昆的常家鎮,張萬忍道:“你做事倒也是個轟轟烈烈的,這才幾月,造了個鎮子出來。惠及百姓無數。不過我看你有出無進,是在坐吃山空啊。這可不是好路數。金山銀山,也頂不住這麼糟踐。”
常昆喝了口酒,笑道:“糟踐談不上。不過張爺說的是,的確不可坐吃山空。我這裡倒是有些思慮,只是還來不及施展。”
張萬忍一聽,笑道:“看來你早有計較,不妨說來聽聽。”
常昆道:“我面臨這第一個問題,是地貧。兩萬多畝地,聽起來不少,可都是鹽鹼地。好在我有法子可以解決,把鹽鹼地變的肥沃,適合種植。”
張夫人詫異道:“變下田為上田可不容易。”
常昆道:“法子是有的。這鹽鹼地,主要還是乾旱造成的。可大名府畢竟不是海邊,不是天生的鹽鹼地。只要水利做的好,當不是問題。”
當然,透過水利工程治地,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常昆所持者眾多,一是他泰山府君的身份——那山神水神土地,可不都得聽他的麼。稍稍改變一下區區兩萬畝地的地力,勉強不算徇私枉法。
便不指使山神土地水神幫忙,常昆自己動動念頭也能輕易做到。但還是那句話,勉強不枉法。
所以他是埋了一顆仙丹在這片地下的水脈中,以此來滋養土地,而不用上述兩種辦法。
道:“不坐吃山空,先要有產出。解決了土地問題,要考慮的便是種植、養殖些什麼。我有幾種產量頗高的良種,種個三五千畝,輕輕鬆鬆養活三五千人。”
“再把北面靠近丘陵的坡地三五千畝劃撥出來,種草。以此為根基,飼養雞鴨家禽、牛羊豬豚。”
“靠河的一溜挖作魚塘,塘埂種桑麻,塘中養魚蝦。”
“磚窯十座,再建兩座鍊鐵的高爐,幾個作坊,製作日常器物。”
“各種產出,滿足日常需求,便可對外銷售。”
“如此,便活泛了。”
聽著常昆的計劃,栩栩然,彷彿一片花香鳥語的盛景展現在眼前。張萬忍不禁道:“計劃是好的。可這投入不小啊。”
然後話音一轉:“你動作這般大,未免引起士紳牴觸,怕有些為難的地方呢。”
常昆哈哈一笑:“為難倒不為難。我做光明正大的事,誰要與我陰陰鬼鬼,我必然給他個好下場。”
張萬忍哈哈大笑:“是這個道理,是這個道理。好好的做事,哪容得陰謀詭計險惡之徒破壞?”
這裡說著,張夫人則插話道:“小常這麼說,我倒是起了心思了。夫君,你說咱們家趁機建個織物作坊如何?”
張萬忍聽了,想都沒想:“建!必須建!”
又對常昆道:“我這叔祖離世,留了五百畝地。也是靠河的鹽鹼地。就在你鎮子河對面。如此,我也改作桑塘。”
常昆撫掌稱好:“這樣麼,那我種植的桑麻乾脆全交給張爺。張爺的織物作坊做大些,多招些人...”
張夫人無疑是個有事業心的。這裡說起來,不一會兒,計劃都做好了。
建多大作坊,養蠶、繅絲、織麻,要招多少僱工,工錢怎麼開,那一溜兒計劃,三言兩語間,便做出來淋漓盡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