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九二章 滅門

下午惠蘭和隱娘到張家與張夫人談天,常昆則抽身告辭——鎮子那邊總要留一兩個人隨時盯著。

常昆不在那邊,惠蘭和隱娘盯著。惠蘭和隱娘不在那邊,常昆則要回去盯一盯。

眼下正在建鍊鐵的高爐。

鐵器是日常不可或缺之物——便如勞作的工具,便少不得鐵。建兩座高爐,產出鐵器,或供日常勞作家居所需,或制刀劍防身以備。

鍊鐵高爐建在下游靠河之處,常昆仔細查視,見井然有序,便又溜達著檢視水利設施的建設。

兩萬畝地,早是按照計劃劃分完畢。正如常昆張家吃飯時候,飯桌上說的。大致劃為三個部分。

靠北的五千畝種草,支撐養殖業。靠河挖一排桑塘,並桑塘附近總計五千畝種桑麻。剩下的則壘起田埂,分作一塊塊豆腐一樣的方塊,用來種植主糧。

水渠跟著田埂走,也是四通八達。水渠源頭是沿河的十口大井。

常昆畢竟也是做了一些手腳——將地底更深處的水脈引出來,便成就了這十口泉水噴湧的井。

用水車將井與水渠相連,一刻不停的將水井中的水運送到水渠中,透過水渠,四面八方彷彿血管脈絡,將清水傳遞到每一塊地裡灌溉。

這些水渠最終匯入下游的一口大池子裡,就是鍊鐵高爐旁邊。過濾之後,供應鍊鐵所需水源。

常昆沿著田埂走,順著水渠,看著潺潺清水流淌,心裡分外舒坦。走到河邊,駐足,見河床乾涸,常昆微微搖了搖頭。

卻想到:“還得建一條河堤。旱澇相交,說不定開春後發洪水,沒有河堤攔截,我這幾個月功夫就該白費了。”

一圈轉下來,回到家中。院子裡,五十個護院靜等著天黑。

胡立見常昆回來,忙湊上來:“東家。”

常昆點點頭,想起剛才所想,道:“沿河建一條河堤,你琢磨琢磨,儘快建起來。”

胡立一聽,想了想,道:“人手怕是不夠。”

常昆道:“招人。榆樹鎮、周圍村子的村民都行。越快建起來越好。不要怕花錢。”

有這句話,胡立再無猶豫:“是,東家。”

道:“東家,那一班土豪劣紳,一晚上怕是殺不完。等明天剩下的知道訊息,驚恐之餘必引的官府介入。所以學生人琢磨著,先把最大的幾家推平了,誅了首惡。便是隨後官府介入,也已經殺雞儆猴了。”

常昆一聽,笑道:“你倒是思慮周全。行,就這麼辦吧。”

眼看天黑,隱娘和惠蘭從張家回來。吃罷了晚飯,王當他們立即開始行動。

常昆左右是甩手不管,沒當回事。

天色殺黑,入酉時。王當與胡立一併帶著五十個護院,藉著夜色掩護,離開了常家鎮。胡立要去府城盯著官府,半道上分開,王當即向趙家而去。

這趙家,說來書香門第。幾代皆是朝官,尤其這一代家主,還是萬曆年的進士、某部侍郎什麼的。

可讀書讀得多的,未必是好人。趙家這一代家主,當官時貪了多少不提,單說他告老還鄉之後,做的些個爛事,就該拉出去凌遲處死。

只這短短十來年的時間,趙家的土地擴充了十倍——哪兒來的?還不是壓榨迫害小民所得?

這還不算。趙家是大名府最大的糧商。年景好的時候,拼命壓低糧價,年景不好的時候,拼命囤積居奇抬高糧價,不知害了多少人!

這等根深蒂固,盧象升那個知府,根本拿趙家沒辦法。

趙家的莊園就在榆樹鎮去往府城之間,好大一座莊園,怕不有三五百畝。

及戌時中,莊園裡已燈火稀疏,王當帶著護院們,終於來到了莊園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