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四章 神秘(一)

<!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時間已經到了2017年5月了,江寧大學校辦公室接到國家文教部的通知,一號首長將於下個月1號前來學校進行工作檢查,特別強調首長要來國學院聽雲教授講課。學校自然是從上到下忙碌起來。國家文教部、省文教廳,甚至市文教局都來人指導了。

首長的辦公室的兩位辦事員在首長到來之前兩天已經來到來了江寧,並安排了保衛等等一些細節工作,大禮堂被他們帶人從頭到尾檢查了幾次,更換了不少裝置。

當6月1日到來,早上雲瑾一家自是風雨不動的晨練,然後大家一起說話。等外面的一位首長辦公室的官員來催的時候,羅美娟一翻白眼:“催什麼催,是首長來聽課,又不是小瑾去聽課!”

氣得那個官員要跳腳的時候,蔣開軒這時從外面走過來拉住他,說道:“陳秘書,首長特意交代,來這裡是做學生的,哪裡有學生催老師的道理!”

陳秘書見到蔣開軒,知道此人是國安部的部長,位高權重,只能隱忍不發。卻見蔣開軒轉身道:“師娘,您別和小孩子一般計較嘛,他年紀小,不懂事呢!”

羅美娟同樣給了蔣開軒一個白眼:“這麼小,就學會官僚作風,大了還了得!”

蔣開軒連忙賠笑:“是,是,等回去了我給首長說說,讓首長教育一下就行了唄!”

這是陳秘書驚得出了一身冷汗,方知道這些人的厲害,連忙賠禮之後出門,站在門外等他們出來。

到了平常去上課的時間,家中眾人自然是該講課的去講課,該上學的去上學,羅美娟挽著雲瑾的手,二人也不拿東西,就這樣在蔣開軒和陳秘書的陪伴下,前往講課的大禮堂。

雲瑾進入大禮堂後,羅美娟就自己走到後面,見到一大堆人圍在一起,首長就坐的那一堆人裡。羅美娟還沒有走到這裡的時候,首長就起身相迎,還主動伸出右手與她握手。

羅美娟天性強大,對人得感覺極為靈敏,感覺到首長是個磊落有胸懷的人,也笑眯眯地與他握手,然後就勢坐在首長旁邊。其他人連忙給她騰了個位置。

首長見到羅美娟如此直率,也極為高興,平時因為各種原因不得不收藏起來的真性情這時倒不介意放開來,與羅美娟閑聊了起來。當然,是真正的聊一些生活瑣事之類的,首長甚至說起自己的孫女在家裡牆壁上畫門,很逼真,結果不少人上當撞牆的笑話。

當雲瑾走到講臺上,見到講臺上一些紙條,上面有不少人來問的問題,同時也有不少人走到講臺旁,問雲瑾一些問題,不少都是一些享譽國內的名家與大師,雲瑾也與他們一一交流。直到上課鈴響起,這時眾人才各回原位,安心聽課。

雲瑾今天要開講的是《孟子》,同樣地,雲瑾依然從社會、國家、人等各種交織的關系,講述了孟子思想中“仁”、“禮”等中心意思,指出孟子提出的“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是在當時一種“仁為政,禮為法”的治國理念。再結合一些歷史與現實的各種記載,講得妙趣橫生,不單止學生、教授,首長與諸多國學大師也聽得津津有味。

很快第一堂課下課了,課間休息的時候,有位外界名聲極大的梁大師,在說起雲瑾講課中間穿插了孔子一部分言論的時候,他提問:“雲老師,孔子乃至儒家都是以仁為綱,還提出以德報怨。您剛才說我國與周邊國家相交,不應先講仁義,而是先說禮法,似乎本末倒置了吧!”

這時雖然下課,不過卻沒什麼人走出去活動,所有人都聽到了梁大師的提問,其他人還沒說什麼的時候,就聽到後面一聲清脆的“腐儒愚蠹”,梁大師臉都漲紅了,回頭一看,卻是首長身邊的羅美娟。

羅美娟聽了他的提問後,本來和首長在聊天的時候的好心情一下就沒了,站起來就駁斥。梁大師本來也沒其他意思,只是想弄明白儒家處理國與國之間應該遵循的道理,不過引用“以德報怨”卻是惹惱了羅美娟。

梁大師自然不會認為自己是腐儒愚蠹了,反駁道:“以仁為本有何愚腐?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

羅美娟這是也不生氣了,脆生生地說道:“我只說‘以德報怨’引用不當,斷章取義則黑白混淆,這就錯大了!哼!”

眾人這時明白了,原文應該是“以德報怨,何以報德,故以德報德,以直報怨。”意思是“如果我們用仁德來回報仇怨,那麼用什麼來回報仁德呢?所以我們應該用仁德來回報仁德,以仇怨來回報仇怨。”如果僅僅引用以德報怨,的確是將意思完全弄反了。梁大師這時反駁不出來了,只能“哼”一聲。

羅美娟繼續說道:“國家交往,講究平等,這就是禮法,難道他們把我們視為仇人,我們還要笑嘻嘻上去和他講仁義做朋友嗎?孔子無論說什麼,都是說華國人,他還說‘入中國則中國之,入夷狄則夷狄之’,難道不認同我華國文明,我們還要視他們為華國人不成!”

“好!”禮堂轟然叫好,眾人見羅美娟一個女孩子講傳統文化頭頭是道,自然會叫好。羅美娟輕笑著對著禮堂眾人拱手一禮。梁大師自己也明白過來,回頭看講臺上雲瑾用真誠與鼓勵的眼神望著他,他也明白了,於是只能也對羅美娟拱手:“的確是斷章取義以至混淆,這是我錯了!”

眾人見這位大師顯得磊落,雖然說出“女子與小人難養”的氣話,倒是有認錯的勇氣,於是所有人都鼓掌,雲瑾也在講臺上鼓掌,同時也微笑著對羅美娟點點頭。羅美娟自是得意無比,在她看來,小瑾的認同才是最重要的。

這時第二堂課的上課鈴響起,禮堂裡又安靜下來。雲瑾看著梁大師之後微微一笑,然後再次開始開講。

雲瑾說道:“雖然剛才梁大師被駁斥,但是梁大師的對就是對,錯就是錯,這種態度才是真正做學問的態度,這才是真正的大師風範。我們應該學習這種嚴謹精神和大師風範。就學術問題來說,我們的確應該多想想,更應該從實際出發來考慮先賢為什麼要這麼說。”

他停頓一下後又說:“就剛才這個問題,為什麼國與國之間要先講禮法,這裡就涉及到一個文化的問題。如果同樣是接受我華國傳統文化的,國家之間都會以仁義為先,那麼就要先講仁義。如果一方不是,那麼就只能先講禮法了!我們應該將‘入中國則中國之’這一段與梁大師的問題聯系起來看問題,這樣我們就不會誤解先賢的意思了!”聽到這段,臺下不少大師們不由得恍然大悟,點頭不已。

雲瑾接著說道:“我華國文化,無論諸子百家怎麼傳承,始終堅持大道如一,天地執行,社會發展,國家興亡,乃至人與人之間交際,都在這個‘大道’框架下執行。所謂諸子百家,都是圍繞這個‘道’來以身踐行罷了。”

“道家修行,嚮往追求永恆的‘道’以求達到自身的永恆,這是以自身來求道;”

“儒家治國,則希望這個永恆的‘道’讓國家與社會人文等等達到一種永恆的和諧發展,這是以歷史興衰、國家社會運轉來求道。其他諸子,也同樣是圍繞這個‘道’來進行闡述,由此發展出諸子百家文化。”

“今天我在這裡講國學,不是要講諸子百家,而是同樣圍繞這個‘道’來講述。到了今天,我們作為華國文明的傳承者,如何在幾千年來的基礎上,繼續以身踐行,讓我華國更為繁榮興盛,這是今天我們這些學子們的歷史責任。《易經》中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作為國學的老師,今天我仍然將這句名言送給在座的諸位,望諸位與我共勉!”

這時坐在後面的首長首先起身鼓掌,然後是羅美娟,然後跟隨的眾人也同時起身鼓掌,再後來,整個禮堂的人全部起身鼓掌。雲瑾站在講臺上也微微笑著,隨著大家一起輕輕鼓掌。

過了兩分鐘,諸多學生們猶在熱血沸騰,雲瑾雙手微微按下,眾人則停了鼓掌坐了下來,雲瑾接著說道:“我華國文化自春秋大興,諸子百家繁盛,這是一個輝煌的時代。等到秦焚書坑儒,再到漢武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時候,文化其實已經開始走偏,所以學習國學,我推薦大家找些秦王朝甚至更早的經典來學習。”

“文化走偏,導致很多後果,産生很多錯誤,到今天仍然讓我們不覺就陷入學術紛爭。象斷章取義之類的,其實就是我們文化走偏之後産生的錯誤。更有甚者,到後來的理學更是讓大家陷入封建禮教的泥潭。諸位想過為什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