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雲瑾停頓了一下,接著說道:“其實很簡單,一個字:‘利’。皇帝為了便於自己獲利,鞏固統治,很多學者就迎合皇帝,篡改先賢原意,斷章取義,更有無中生有,等等手段,讓自己更好獲利。”
“官員為了自己的烏紗,迎合皇帝,同樣認同了這種經義,導致先賢原意失落。再後來,很多所謂的儒家大師們,為了自身利益,抬高自己名聲,更是歪曲先賢原意。一代一代這樣篡改歪曲,結果導致今天文化走樣。”
“我們要吸取這種教訓,以經文為本,而不是各個時代的註疏,註疏只能作為參考。我們在學習國學的時候,同時要學習各種經義産生的年代的歷史,配合歷史與經義,再結合我剛才說的天地之道,方能逐步理解先賢們的哲學精神,體會先賢的偉大智慧。”
這段話說完,臺下諸多教授們以及大師們,都不由得點頭贊嘆。羅美娟更是笑得眉眼彎彎,她的高興情緒,甚至影響了周圍很多人,連首長都不例外。
雲瑾又說:“很多古代學者都推崇‘君子固貧’,‘君子不言利’,其實是教導求學之人不要用不正當手段獲利。孔孟為什麼要說‘仁’,其實就是行仁政,讓百姓獲利,然後才是‘倉廩實而知禮儀’,人人可為君子,這豈是區區‘君子不言利’所能達到的?”
“這才是天下之大利,這是君子更應該踐行的‘君子言利’。孔孟說仁、禮,有大仁,方有大利,最後才有大禮。不過這些是說當時華國大地上的諸侯,同出一源。對外來文化,他們很鮮明說出華夷之別,提出對於夷人施行教化,教為仁,化為禮,教化並行才是正道。”
“現在國與國之間,就是華夷之大防,我們要教化並行,這是仁義,不能教而不化,那是迂腐,也不能化而不教,那是殘暴。既然我們無法教化他們,那就只能對等而待,以德報德,以直報怨,這才是禮法。所有曾經來到華國大地的異族人,就被我們教化,成為華國人,象鮮卑,象滿族。不能教化的,象匈奴,象突厥,都被我們趕跑了。這就是孔孟的仁與禮。”
“所以我們學習的時候,都不能斷章取義,而是結合先賢們的中心意思,結合先賢們的經義原文來進行理解。同樣,歷史環境也是我們考慮的一個重大因素,隨著時代變遷,生活環境的變化,對先賢經文的理解有所區別才對,不能死抱著原文,這才是正確的學習態度。”
“其實我新華國的諸位開國領袖,早已經說明瞭這種態度,那就是‘實事求是’。我們的學生做學問,官員制定政策,等等,都必須在現有的事實基礎上進行,而不是憑空想象,還美其名曰‘為了你好’之類的充滿個人想法。”
“殊不知,這種態度,就不是能做好事情的態度。很多先賢的經義,被用歪了,在用得上的時候拿來說說,用不上就置之不理,這可是為政為學的大忌。就象孟子說的民為貴,可不僅僅是經義,更是以身踐行的標準。”
聽到這裡,雲瑾見坐到後面的首長聽到這段話開始點頭,心下一笑,然後繼續講課。
在大家聚精會神的聽課中,時間過去,雲瑾結束了今日的講課,下課鈴一響,羅美娟翩然而起,挽著雲瑾手臂,二人施施然就走了。這種豁達,讓坐在後面的首長也點頭暗贊。
當晚,在蔣開軒的安排下,首長來到雲瑾所住的小院,與雲瑾一家一起吃飯。嗯,這次做飯的還是羅美娟,所以分量稍大。蔣開軒解釋後,首長哈哈大笑,童心未泯地對著羅美娟比了個大拇指,贊她做人真誠實在,羅美娟自然是樂得開懷。
一家人再加上首長,在飯桌上言笑盈盈,氣氛融洽,賓主盡歡,首長大贊雲瑾今日的課講得好,在新時代,那些先賢們的思想理念仍然能夠解釋很多東西,他還破例多吃了一碗飯。飯後,雲瑾帶著羅美娟、首長,還有蔣開軒、馬良臣以及劉丹寧幾人進入書房密談。首長見到雲瑾揮手間即形成一個獨立的空間,贊嘆不已。
蔣開軒笑著對首長說:“x主席,在這裡幾乎相當於處於另外一個星球,所以不用擔心竊聽什麼的,有什麼可以放心說。”
首長笑道:“這個倒是挺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