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三年八月二十五日,葉宰“回到”了闊別一年之久的奉節城。
這座城市是成化年間新建的,以它為中心,沿江的左右兩側還有幾座更古老的城鎮遺址。
古城新城結合在一起,彷彿給人們帶來了遠古的迅息,那是長江先人們為躺避水患,一次一次的苦難遷徙;腳下的長江並不是一如即往的溫柔,它依然有殘酷暴虐的一面。
新城其實也不新,畢竟成化年間距今已有160年了。被踩踏凹陷的臺階,並不寬闊的門洞,斑駁掉皮的城牆,無一不在訴說著它的歷史。
奉節城是夔州幾級官衙的駐地,可以說是夔州的正治中心。
僅僅800多畝的土地裡,便擠下了兵備道衙門、分巡道衙門、夔州府衙門、附郭奉節縣衙門、夔州衛衙門、守備衙門。
但是,這些衙門在當地老百姓眼中都是小蝦米,有一處衙門最牛,凌駕於它們所有之上。
因為這個衙門掛有三塊牌子,《四川巡撫夔州都院》、《夔州府巡按察院》、《奉節縣巡按察院》。
第一塊牌子好理解,都爺的行署嘛。
老百姓口中的都爺就是巡撫大人。所謂巡撫巡撫,本意就是要代天子巡行轄地、撫治軍民,自然要在各地設定辦公場所了。
應該說這個政策起先的立意相當不錯,就是要讓巡撫大人不要高高在上,要下到老百姓身邊,傾聽底層的聲音,訪察民間的疾苦。
然而,時間能擊垮任何制度!
官老爺們依然高高在上,以至於各地所建的都院都成了表面文章,空耗錢糧建起華屋卻空空等待它的主人。
嗯,也不能說完全浪費,至少合署內還偶而有其他人來辦公。
這就是那兩個察院牌子所標示的,四川巡按的辦公地點。
巡按御史不似巡撫,是正二八經的欽差,故理論上沒有固定的駐地,只要是巡行範圍內的縣治,都有一塊辦公的地方。
別看巡按官小,可人家權力巨大,乃是明朝版的“大小相制”。
而且還管得很寬,基本巡撫能管的他都能管,當然,側重點在監察和司法工作方面。說起來,葉宰這個兵備道的事實上級就是巡按。
葉宰雖然掛的是按察司官職,但不歸按察使管。一般聽命於巡撫,年終工作總結又交給巡按,考評由巡撫和巡按共同評出。
葉宰就是去年的巡按,豈不是說他越混越回去了嗎?
不能這樣理解。
巡按這個官職秉承朱元璋的治國精神,和中央的給事中一樣,以小制大,官階太小才正七品;且任職期限只有一年,就是因其權力太大,上官空氣、中管官員、下管黎庶,為免時間太久變成一省的另一個山頭,從而導致事權不一,吏治混亂。
因此,除非一直吃監察這碗飯,想在地方升職就難免會被巡按管著。
……
葉宰行走在奉節有“官衙一條街”稱謂的大街上,指著那處三衙合一的院子問:“以前我就在那兒辦公?”
旁邊的李唯輔臉色古怪,低聲道:“沒有。你在巡按任上從沒來過奉節,大多時候都在成都周邊遊山玩水。”
葉宰默默將目光收回來,顧左右問道:“我的衙門呢?”
李唯輔也默契的沒再提先前的話題,一指街尾:“諾,那裡就是你的分巡道兼兵備道衙門。”
哈,我也有兩塊牌子!
不知怎麼的,葉宰心裡莫名的就很歡喜,好像平衡了許多,高興道:“走,回家嘍。”
身後眾人趕緊跟上,來到街尾一座高大寬闊的門臉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