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萌在腦海裡的光幕上面,看了一下時間,差十分鐘五點!
這個垃圾傾倒地,還得三四十分鐘才能分解完。
等把這些垃圾分解完畢,剛好趕上楊文彩家的晚飯。
嘿嘿!
嘿嘿嘿!
今天這些幫忙的爺爺奶奶們吶!
你們想好了怎麼回去麼?
隨著時間的流逝,這個垃圾傾倒地的垃圾,也終於分解完畢。
收回分解功能以後,看到時間還夠,楊萌拿起擱在三輪車上的鬥扒,準備把鋪在曬場上的稻穀歸攏到一起。
因為楊萌也不知道,今天晚上的這餐飯,到底會吃到什麼時候去。
特別是今天晚上,自己還想灌灌這些爺爺奶奶們的酒。
這就更不知道,會耽誤到什麼時候去了?
趁著現在還有點時間,剛好把稻穀收攏起來。
可是這手裡的鬥扒耙著耙著,腦子裡卻想起今天在那九分田裡,所操作過的一切。
這些稻穀中所含有的水分,自己可不可以也像收割稻穀那樣進行操作。
收割那些稻穀連同稻杆,自己是把禾蔸子以上的東西,全部分解成能量以後,再合成出來的。
而自己現在,只需要把這些穀粒當中的水分子分解掉,根本就不需要把這些穀粒分解成能量,然後再合成出來。
這樣即可以迅速乾燥好稻穀,又不擔心以後把這些稻穀,當種子使用的時候,會影響其發芽率。
這種操作如果能行,那樣的話,自己就可以一次性的解決問題了!
在腦海裡開啟掃描功能,選擇了深度掃描。
鎖定了一顆稻穀穀粒,又開啟分解功能,想把這顆稻穀當中的水分子給分解掉。
可在深度掃描之下,卻發現這水分子有兩種不同的存在狀態,一是遊離不定的水分子,二是跟細胞結合在一起水分子。
這種遊離不定的水分子,可以自由的在穀粒的細胞間隙中和穀粒內部的毛細管中穿梭不定。
這種遊離不定的水分子,
具有普通水的一般性質,好像能溶解東西劑,0°c也能結冰,而且好像還參與了穀粒內部的一些生化反應。
這種遊離不定的水分子,在穀粒的內部並不穩定。
而且受環境溫度的影響太大,穀粒內部這種遊離不定的水分子,可因吸溼而增加,也可因解溼而減少。
穀粒當中的水分增減,主要就是這種遊離不定的水分子產生的變化。
還有一種水分子,存在於穀粒的細胞內,與澱粉、蛋白質等親水性物質結合在一起。
因此性質穩定,這種水分子不易散失,也不具有普通水分子的一般性質。
在自己用能量模擬出來的低溫下,溫度低於一25°c時也不結冰,也不能溶解東西,更不參與穀粒內部的各種生化反應。
要剔除這種水分子,需要消耗的能量,比剔除那種遊離不定的水分子所用的能量,要成倍的增加。
自己用物質分解器,分解這種水分子的話,非常的不划算。
而且一般的太陽曬,對穀粒當中這種結合在一起的水分子,好像並沒有什麼影響。
乾燥後的稻穀當中,如果只含有這種結合在一起的水分子的話,穀粒細胞當中的生理活性也低。
既然這麼低的活性,應該在稻穀穀粒的保管當中,會比較穩定,不會因為穀粒的堆積,引起穀粒的發熱,從而發生黴變。
而且把稻穀當中的水分子,分解到只剩下10。5左右的時候,好像再也分解不掉這種結合在一起的水分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