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翠芽一眾怔怔望著沈老太君,他們雖多少知道沈老太君是伶人出身,但很難將家中兒孫繞膝的老太君與這走南闖北的戲班子聯系起來。
沈老太君和藹一笑,拍了拍婦人的肩,“小玉蘭啊,我認識你時早已離了戲班,不做那唱戲的生活,你學得好,都是自己的本事,不用這般的。”
“不,當年要不是您,我……我早就餓死了。”婦人噙了滿眼的淚,被宋氏和翠芽一道攙起。
當年她跟著父母逃過大江,半途迷失在官道旁,小小孩童不知如何求生,餓得昏死過去。
恰好沈老太爺與老太君回平江途中見了她,伸手搭救。她要回臨安尋找父母,沈老太君便教她吊嗓子,唱戲腔,學一門安身立命的本事,託人送回臨安最有名的戲班。
沈老太君年輕時戲名喚作白蘭,是餘杭老幼皆知的名伶,人稱“白蘭娘子”。班主因她跟隨沈老太君學過戲,便喚她小玉蘭。
伶人師徒相傳,最講究戲名上的傳承,這名字一出,眾人便預設她是白蘭娘子的關門弟子,一時風光無限。
小玉蘭想起往事,抬手抹去面上淚跡,喃喃道:“就算拿命來報答您,都不夠啊。”
“你這孩子,迂得很。”沈老太君笑笑,“不是還要去尋父母嗎,說什麼傻話?”
“小的劉全,小時候跟著金老大當班的,您還記得我不?玉蘭放不下尋爹孃的事,我們一合計,便自己出來弄個小戲班,走南闖北去打聽她爹媽的訊息,這幾個孩子都是路上收留下來的。”趕車的男人作了一揖,一見霜官兒幾人,向沈老太君笑道,“您這些年大富大貴,兒孫滿堂,果應了‘善有善報’的老話。”
沈老太君擺擺手,“好了,玉蘭也別跟我見外,小劉也別在這扯皮,我請人帶信喚你們來,是有件大事的。”
小玉蘭和劉全都挺身立起,不由屏住氣,“您說。”
沈老太君將竹杖一頓,“我那大孫兒被點事絆住了,臨安城裡不太平,我們不好貿然去尋,想與你們戲班一道進城。”
霜官兒一聽,手舞足蹈起來,“誒,老太君,我們也要唱戲嗎?”
“我會的,我會的!”金哥兒跟著起鬨,將兩條手臂縮排袖管,而後裝模作樣一抖袖子,比出青衣抖水袖的模樣,“可不就是這樣?”
翠芽瞪眼,追著他要打,“你這孩子,皮上天了!看我今兒不揭了你的皮!”
劉全聽過沈雙全樂善好施的名頭,咧嘴一笑,“您說的是貢茶沈家的沈大老闆?他現下人在何處,咱們立時進城去。”
臨安城一如往日繁華,只各處路口多了幾名守衛,路上行人多半風聞了徐清與羅旭在朝堂上的不對盤,偶爾壓低聲音交頭接耳,議論究竟是左丞相能更勝一籌,還是羅大人可後浪推前浪。
交頭接耳的人一多,便在城中營造出一種暗流洶湧的氣氛來。
劉全趕著兩匹瘦馬,沿著瓦舍聚集的街道緩行。
“老太君,您瞧,眾安瓦便在那裡。”
眾安瓦是臨安城裡最熱鬧的瓦舍,其中雜耍、戲劇、皮影、傀儡、歌舞,種種玩樂挖空心思,晝夜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