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蓮愜意地坐在舅舅的二八鳳凰的車後座上,腳丫兒不停地前後踢踏著。
呼呼的北風,撩撥著艾蓮額頭上露在圍巾外面的劉海兒。
她一邊和舅舅嘮著學校裡的趣事,一邊欣喜地觀賞著久違了的家鄉景色,路,還是熟悉的小路,路邊光禿禿的掛著長條狀果實的洋槐樹,還是她熟悉的洋槐樹。
艾蓮想起小時候,和小夥伴們一起摘槐花,吸食槐花花心的蜂蜜的情景,不禁吸了吸鼻子,彷彿又聞到了槐花的香味兒。
老人們常說說“有軲轆的就比沒軲轆的跑得快”,騎車子果然比用腿走路快多了。
五、六里的路很快就到了,他們來到了馬坊村的村北村口,沿著小路再往西走四、五十米,就是艾蓮的家了。
貓冬的季節,農民大都貓在家裡,村口冷冷清清的,沒有人。
舅舅停下車子,大長腿撐住地。
艾蓮做在後座上,驚訝地看著舅舅。
“舅舅?怎麼了?”
舅舅躲閃著艾蓮的目光,臉上略帶歉意。
“就到這裡吧?你走幾步,自己回家吧。”
艾蓮賴在車座上不肯下來。
“舅舅,你去家裡坐一會兒吧?喝杯水再回去唄。”
舅舅一臉無奈的樣子。
“不行呀!我還得趕緊回去上班,當官兒的還在單位等著呢。聽話!昂?”
聽舅舅這麼,艾蓮忙一下子從車後座上蹦下來。
“哦,那你趕緊回去上班吧。”
舅舅笑了笑,用手抓住腳踏車大橫樑,給腳踏車來了個180度大旋轉,然後,抬腿跨了上去。
艾蓮看著舅舅漸漸遠去的背影悵然若失。
艾蓮在村北面東西方向的小路上,迎著夕陽走去。即將落山的太陽,把艾蓮的影子在身後,拉的很長很長。
艾蓮家的房子在村子的最北面,一人多高的宅基地地基下面,橫七豎八地排列著村子的豬圈。
豬圈由地上、地下兩部分組成。地上部分是用破磚爛瓦壘砌起來的棚子,這裡是豬吃飯、睡覺的地方。
棚子的東、西、北三面封起來,獨留下朝南的一面只封堵了一半。敞開的地方連通著地下部分。地下部分是和一個圓柱形的露天大坑。
大坑和成年人身高差不多深,直徑大概四,五米的樣子。這裡是豬拉屎撒尿的地方,也是農家肥的生產基地。
在魯西北的農村,幾乎家家戶戶都會在春天,去集市上抓一頭小豬崽兒回來,養在自家的豬圈裡。
平時,家裡面的剩菜剩飯加上洗鍋水,再兌上一些麥糠,就是小豬崽兒最喜歡的美味。除非急等用錢,農婦們一般會把小豬崽兒一直養到臘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