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公僅憑坊間的傳聞,以及些許的典籍,就能著出《契丹志》。
若是讓王公在我遼國盤桓一二載,一定能夠著出堪比太史公《史記》一類的鉅著。”
王曾苦笑道:“外臣哪敢跟太史公相提並論。”
遼皇耶律隆緒大氣的道:“王公何必說這種喪氣話,朕以為,王公有這個能力。”
王曾拱手道:“多謝遼國皇帝陛下看重。”
遼皇耶律隆緒大手一揮,豪邁的道:“王公乃是大才,當賜上座。”
王曾拱了拱手,在遼國內侍引領下,坐到了向敏中身旁的位置。
向敏中此前出使過遼國,早就在遼國獲得了坐上座的資格,所以他再次出使遼國,不用遼皇耶律隆緒分說,遼國內侍也會給他引領到上座上坐下。
遼皇耶律隆緒先後厚待向敏中、王曾二人,看得寇季直吧嗒嘴。
當真是人比人得死,貨比貨的扔啊。
難怪人家能引領遼國,走到萬邦來朝的地步。
趙恆比起人家,真是差的不止一星半點。
遼皇耶律隆緒在待人接物上,表現出來的謙遜、和藹,跟他領兵的時候的霸道、強橫,完全不同。
他跟向敏中的對話,雖然只有寥寥幾句,可寇季卻從中聽出了太多東西。
他對向敏中的喜好非常瞭解,即便是時隔多年,仍然能記得清清楚楚,還用三言兩語,就把彼此的關係拉近到第一次相見的時候。
這說明什麼?
說明遼皇耶律隆緒很重視向敏中,把向敏中記在心裡。
他要是非耶律氏,非遼人,估計向敏中早就跪服在他腳下,當了他的臣子了。
還有王曾。
第一次見面,遼皇耶律隆緒就用王曾的著作為由拉近了彼此的關係。
甚至還毫不掩飾的向王曾透露欣賞之意。
更是擺出了一副要向王曾請教的姿態。
《契丹志》?
那是一本什麼書?
寇季在汴京城混跡了近兩年,也沒有聽說過這本書。
更不知道王曾寫過這麼一本書。
可遠在千里之外的遼皇耶律隆緒,非但知道《契丹志》,甚至還仔細研讀過。
他是什麼人?
契丹共主,遼國皇帝,一座萬里江山的主宰。
每日裡所要處理的公務多不勝數,還有閒暇翻找出一本寇季都沒停過的書看。
足見他對人才的渴望,對知識的渴望,對王曾的欣賞。
一代雄主,真不是隨便說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