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以外,還有皇室宗親,番邦使節。
當趙禎在陳琳引領下,坐上了看臺上的龍椅後。
百姓們發出了山呼海嘯的呼喊聲。
坐在龍椅上的趙禎,微微擺起了笑臉。
百姓們的呼喊聲是最真摯的,也是最乾淨的,遠比朝堂上那些文武官員假裝恭順的馬屁聲,更讓他覺得舒心。
待到滿朝文武、皇室宗親、番邦使節坐定以後。
趙禎和寇準商議了一下,宣了一聲開始。
守衛著校場的禁軍將士,讓開了一條道路。
一群身著布衣的人,入了校場。
隨後,一場蹴鞠大賽,在校場上拉開了帷幕。
蹴鞠始於何時,已經不可考證。
最早出現蹴鞠一詞,是在戰國時期。
蹴鞠發展到了宋朝,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鼎盛時期。
朝野上下,大部分人閒暇的時候,皆會踢一會兒球,藉此為樂。
已經被斬首的丁謂,據說就是一位蹴鞠高手。
門下養了許多蹴鞠手。
在演武開始之前,蹴鞠為樂,是趙元儼提議的。
滿朝文武商議了以後,也贊同了此事。
場上兩支蹴鞠的隊伍,一家是皇家蹴鞠隊,另一家是石府的蹴鞠隊。
石府財大氣粗,養了十支蹴鞠隊,
皆由蹴鞠高手組成的,也唯有石府的蹴鞠隊,才能跟皇家蹴鞠隊一拼。
在後世很多人眼裡,蹴鞠用的是藤球。
其實不然。
蹴鞠用的是充氣球。
蹴鞠用的充氣球,最早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時期。
古人稱呼充氣球為蹴毬。
唐代仲無頗為此還作了一篇《氣毬賦》。
球門是固有的單球門,稱為風流眼。
遠比後世的足球比賽用的球門更小,射門難度更大。
兩支蹴鞠隊在蹴鞠場上,你來我往的廝殺了許久。
最後以皇家蹴鞠隊勝利告終。
蹴鞠過後。
便是打馬球。
又是一場廝殺過後。
才輪到了校場演武。
此番校場演武,在朝廷的舉辦下,儼然變成了一個表演賽。
但當朱能手下的副將,引領著龍衛軍中挑選出的三千禁軍將士入場的時候,就沒人再把這當成了表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