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陵知縣舉家被斬。
縣內大戶,皆被抄家滅門。
郭易率領叛軍攻佔了零陵後,在剿滅了零陵縣內的富戶,獲得了足夠的糧草以後,又率軍逐漸佔領了永州全境。
此事傳至內庭以後,朝野震動。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王曾,會同李迪下旨,著荊湖南路安撫司安撫使,調遣荊湖南路駐紮的禁軍,入永州平叛。
一個月初。
雙方於道州境內的營道縣展開了一場大戰。
雙方鏖戰十五日,不分上下。
王曾、李迪二人再次下旨,著李昭亮率一千精兵,趕往道州,指揮作戰。
又遣王雲升為監軍,隨同李昭亮一起趕往道州。
一月底。
永州叛亂尚未平定。
黃州、達州、海州、渭州等十五個州屯駐的廂軍,先後叛亂。
百官紛紛上書,彈劾王曾。
王曾被迫乞骸骨。
趙禎罷黜了王曾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的職位,改任刑部尚書。
李迪遷任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李迪遷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後,果斷前往城外的瑞安鎮,請正在辦學的寇準出面,重臨朝堂。
闊別多日。
寇準再次出現在朝堂上。
身上雖無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的職位,但他說的話,卻萬人敬從。
寇準先是讓趙禎下旨,召呂夷簡還朝,出任參知政事。
隨後又強行抽調各家將門的子弟,奔赴戰場。
曹瑋、高處恭、石元孫等各家將門家主,先後被派出,率軍剿滅叛亂。
李迪、呂夷簡、王曾等重臣,被派往各個軍中,充任監軍坐鎮。
朝中重臣,幾乎全部被派出了汴京城。
對於王欽若、李諮等人提出的招降、安撫等策略,寇準一個也沒有采納。
寇準用強硬的姿態,告訴天下所有人。
朝廷要辦你,沒有任何商量的餘地。
不要存在任何僥倖心理。
朝廷要辦你,你只有兩條路可選。
要麼憋著,要麼死。
沒有第三條路。
身上沒有了官位束縛的寇準,辦起事,異常霸道。
事實證明。
寇準的手段相當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