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0460章 還沒出生,就被惦記上了……

在建立文昌書院之初,寇準並沒有將騎射、武藝、兵法謀略等算在其中。

還是寇季向寇準陳述了一番利害關係,寇準才添上了騎射、武藝、兵法謀略。

值得一提的是。

當那些名宿大儒們被邀請到了汴京城以後,得知了文昌書院裡有騎射、武藝、兵法謀略以後,不僅沒有強烈反對,反而贊成了此事。

其原因是,這些個名宿大儒們,在幼年求學的時候,也曾習過騎射、武藝。

而現今太學、國子監內,武備荒廢,他們覺得有必要重振一下武備。

當然了,更重要的是。

文昌書院招收的學生年齡皆在十歲到十八歲之間。

學生們有多餘的時間去涉獵這些東西。

且不需要參加春闈,所以不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去治經。

文昌書院,在那些名宿大儒們眼中,就是一個過度的書院,不需要他們太重視,太挑剔。

比較起來。

囊括了半山腰,以及山頂了文昌學館,就嚴苛了許多。

沒有固定的年齡限制,但是卻有十分嚴苛的考核制度。

其考核的各項題目,遠比科舉場上的秋闈還要嚴苛三分。

課業只有兩項。

治經、雜學。

其中各種雜學屬於選修,是在文昌書院雜項的基礎上,做了一次延伸。

唯有治經是必修。

因為治經是科舉考核的根本,也是學生們晉身仕途的根本。

整體的文昌學館,可以說是滿足了一個讀書人,一生所要經歷的一切課業。

像極了後世的那種小初高大的模式。

一切皆源於寇季的影響。

寇準在創辦學館之初,只想創辦一座類似於嶽麓書院一樣的那種學院,甚至規模還要比那個小一些。

但是前來幫助寇準創辦學館的人太多。

財力又足夠豐厚。

寇季只是稍微影響了一下,就達到了如今的規模。

寇季一路穿過了文昌私塾,到達了文昌書院,沿著文昌書院後面的山道,到了半山腰。

山頂的一些設施還在營造。

所以文昌學館的先生們,皆在半山腰上居住著。

文昌學館的大部分的校舍,也在半山腰上。

寇季到了以後,找到了寇準安排的兩個副山長,陪著他們一起,籌備開館的儀式。

由於開館的時候到的人比較多,且其中有一大部分人非富即貴,所以需要好好的安排一下。

比如,放置趙禎座椅的高臺,就需要好好搭建一下。

既要保證安全、堅固,也要保證用過以後便於拆除。

還要準備趙禎到了文昌學院以後的吃喝用度。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