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時候,他見到了史書上有名的名人,就有心招攬、拉攏。
直到他經歷了提攜柳永的事情以後,被人提醒一番。
他才明白。
那些個史書上有名的名人,不需要他刻意招攬。
以他今時今日的地位,以他祖父如今的名望。
那些個史書上有名的名人,會慢慢匯聚到他手下。
他可以隨意選用。
史書上的有名的名人又如何?
我寇季若是用你,你便能再次名垂青史。
我寇季若是不用你,又或者你違背了我的意願做事,柳永、晏殊就是你們的下場。
在沒有我寇季的史書裡,你們是時代的弄潮兒。
在有我寇季的時代裡,我寇季才是弄潮兒。
……
“駕!”
寇季跨馬入了汴京城。
去內庭領了一大批文書以後,回到了吏部衙門。
戰爭,從來都不是一個人的事情。
戰爭,不是一個統帥,領三五將軍,數萬軍卒,押送著足夠的糧草,奔赴沙場就完了。
戰爭的背後,還有很多人在默默的付出。
人們往往只看到了戰場上將士們廝殺的勇猛,攻城略地,無往不利,卻不知道。
他們之所以能放心的廝殺,放心的攻城略地,那是因為背後有無數人在幫助他們。
朱能率領的兵馬,要趕往沙州。
後勤補給線十分的狹長。
為了避免不必要的消耗。
內庭在商量過後,採用的是分段供給法。
朱能率領著大軍出了開封府,進入到京兆府境內的時候。
京兆府會開啟常平倉,給朱能補充一部分的糧草。
過了京兆府,進入到了鳳翔府以後,鳳翔府境內,又會給朱能補充一部分的糧草。
如此往復。
等朱能率領著大軍到了大宋邊陲的時候,他所攜帶的糧草,不僅不會耗盡,反而還會變得更多。
這麼做的好處就是,極大的減少了民夫的徵召,為朝廷節省出一大批的糧草。
為此。
戶部需要付出大量的時間,做大量的工作。
此外。
朱能率領大軍出了汴京城以後,為了在軍中安插足夠的親信,以便於掌控全軍,需要向朝廷申請許多臨時的任命。
寇季攜領的吏部,就必須儘快的給出回應。
除此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