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響就成了他們最在意的事情。
賞賜才是他們最關心的。
其他的他們並不在乎。
至少大多數人是不在乎的。
在朱能下達了攻打玉門關的命令後,四萬多將士,足成一個個的戰陣,出了軍營,一步步的踏向了玉門關。
四萬多將士們足成的戰陣很獨特。
盾兵開道,在前面足成了千人的兩個方陣。
其後是兩個千人的槍兵方陣。
兩翼呈八字展開,刀槍兵混合,足成了兩個萬人方陣。
推著攻城車、投石機等大型軍械的將士,在正中足成了四個方陣。
馬軍在後方足成了一個萬人的戰陣,封了陣口。
軍陣在出營的那一刻,就緩緩組成。
等到馬軍出營的那一刻,徹底成型。
徐徐向玉門關推進了過去。
寇季直到這一刻才明白,為何他自謙的聲稱自己不懂兵事,其他人卻沒人反駁。
如此陣型,他看不太明白,也佈置不出來。
雖然他大大小小的戰事也經歷了不少。
當如此陣型,他還是第一次見。
居高臨下的看,陣型像是一個梯形。
看著簡單,佈置起來卻並不容易。
要準確的將命令傳達到每一個將士耳中,陣型才不會出現慌亂。
一旦有將士出錯,影響的就是一大片人。
整個陣型就會因此出現慌亂。
如此陣型,對領兵大將、各級將校、各級兵卒,都有所要求。
不僅要做到令行禁止,還要經常操練,才能做到。
寇季依稀記得,他在後世的時候,後世的很多人對後世的軍陣之道十分推崇。
覺得後世的軍陣之道,遠比古時候要強。
寇季在後世的時候,也十分贊同這個觀點。
可直到他親眼目睹了古時候的軍陣之道以後,他才明白,古時候的軍陣之道,一點兒也不必後世的差。
不僅如此,還要強過後世的軍陣之道。
在通訊設施匱乏的年代,要維持一個兵馬數量龐大的軍陣,難度遠比後世要高無數倍。
寇季跟在朱能身邊,一直居於陣中,所以他能看到朱能是如何執行這一座四萬多人組成的大陣的。
從入陣的那一刻,到一行人全部出現在了玉門關之前。
朱能只下達過三個命令。
要知道,此時此刻,朱能統領的並不是自己親手訓練出的永寧軍,也不是自己親手訓練出的龍神二衛。
而是跟朱能很少有交際的興國軍。
興國軍能在朱能指揮下,輕易的完成這麼一座軍陣。
這說明他們平日裡沒少在底下訓練。
寇季以前有點看不起禁軍將士,覺得禁軍將士很一般。
如今才發現,自己是因為後世的許多知識的影響,對大宋的兵馬存在著一定的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