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若投了他,他絕對不會聽取我的意見。
我若想借遼國之力報仇,也得等他死了以後。
遼皇耶律隆緒比寇準年輕,等他死了以後,寇準的屍骸估計都爛了。
我又找誰報仇去?”
李元昊哼聲道:“那你憑什麼認定,我們父子會聽從你的意見?”
夏竦瞥了李德明一眼,見李德明做出了聆聽狀,就淡淡的道:“你們接連慘敗,手裡富庶的地方,已經所剩無幾。
你們想要再次變強,唯有和大宋交手才行。
即便現在還沒能力跟大宋交手,也得跟大宋鬥智鬥勇,謀取更多的好處,壯大自己。
在你們眼裡,攻城略地才是戰事。
在我眼裡,兩國邦交也是戰事。
我雖然不能借著兩國邦交,毀掉寇季祖孫。
但卻能借著兩國邦交,給寇季祖孫製造無數的麻煩,削弱他們的力量。
等到他們的力量削弱到了我們可以抗衡的地步的時候,我們就可以一擁而上。”
“你……”
李元昊還要再次開口發問。
一直在一邊默不作聲的李德明終於開口了,他冷哼了一聲,對李元昊喝斥道:“不得對先生無禮。”
夏竦到西夏已經有數月了,跟李德明也聊過許多。
但卻從沒有跟李德明推心置腹的談過。
李德明深知夏竦是一個有才幹的人,所以有心用他。
但是夏竦不願意跟他推心置腹的談話,他對夏竦有懷有一些戒心。
如今夏竦為了說服李元昊,將心裡的話全部說了出來,李德明也對夏竦放下了戒心。
夏竦是不是真心投靠西夏的,李德明並不在乎。
猛然冒出一個敵國的封疆大吏,跑到他面前說,願意跟著他混,願意為他赴湯蹈火,願意為他賣命,他也不會信,更不敢重用。
相反,夏竦這種為了報仇,投靠西夏,想要藉助西夏力量的人,他反而可以放心的用。
忠不忠誠不重要,重要的是有能力、有才幹、又不會損壞西夏利益。
李德明掌權多年,深知朝堂之上,不可能滿朝忠臣。
朝堂之上,忠臣永遠是極少數的那一部分。
更多的是那些擁有著共同利益,或者為維護共同利益賣力的大臣。
此外還有一些心懷鬼胎的人。
忠臣有忠臣的用法。
能臣有能臣的用法。
即便是奸佞,也有奸佞的用法。
只要用的好,不論什麼身份的大臣,都能為朝堂出一份力。
李元昊聽過李德明的反應,知道了李德明已經認可了夏竦,他便不再追著夏竦繼續盤問,而是垂下頭,向夏竦一禮,稱呼了一聲先生。
夏竦滿意的點點頭。
李元昊不是真心誠意的拜他為先生的,夏竦感覺的出來。
但夏竦並沒有在意。
他看得出李元昊十分的看不慣宋人,自然不可能對他有太多恭敬,更不可能將他當成真正的人生導師一樣尊敬。
夏竦的心思很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