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季愕然的瞪大了眼,驚聲道:“好毒的計策!”
藉著折惟忠母親亡故,折惟忠悲痛欲絕之際,算計折惟忠,這計策不僅毒,還很下作。
讓難以容忍。
寇季驚叫之餘,思量了一下,很快便推測出了其中的門道,他咬牙切齒的道:“西夏人給遼人獻的毒計!”
寇準陰沉著臉點點頭。
寇季能推測到的,他自然也推測到。
西夏人在此次大宋和遼國的戰事中,扮演著一個十分卑劣的角色。
在大宋和遼國決定掀起戰端之前,雙方雖然有這個心思,遼國也做出了一系列的謀劃,但大宋並沒有什麼動作。
是西夏人的謀劃,將大宋徹底的推到了戰場上。
所以大宋主動挑起跟遼國的戰事,並且下定決心跟遼國一戰,完全是因為西夏人的緣故。
西夏人在推動了大宋和遼國的戰事的時候,又十分巧合的丟掉了銀州、麟州一線的疆土。
這裡面要是沒有貓膩,那就奇怪了。
遼國的河清軍、金肅軍,都不是什麼強軍。
跟大宋的廂軍差不多。
坐鎮地方,在精銳作戰的時候,在旁邊打打下手。
它們兩軍攻打了什麼小部族,佔領了什麼小部族的牛羊、草場,寇季信。
可它們能攻入到西夏,並且從西夏手裡拿走一部分富庶的疆土,寇季一點兒也不信。
雖說西夏在大宋的教訓下,勢力大損,但也不是隨隨便便的兩支打下手的軍隊,就能對付的。
就拿西夏之主李德明手裡握著的定難軍而言。
打河清、金肅這一類的打下手的軍隊,以一敵四,也不會落下風。
更別說西夏還有另一支強軍,還有數支類似於河清、金肅兩軍的兵馬。
所以,河清和金肅兩軍,能拿下西夏比較富庶的一部分疆土,肯定是西夏人主動讓給他們的。
憑藉他們自己的力量生搶,根本做不到。
西夏人主動挑起大宋和遼國的戰事,又十分巧合的將銀州、麟州一線的疆土讓給了遼人。
那麼折母亡故,恐怕也在他們的算計中。
折惟忠身體抱恙,他們肯定也知道。
遼人如今藉著此事算計折惟忠,必然是西夏人從旁支的招。
對於西夏人使出如此惡毒的計策算計折惟忠,寇季心裡十分憤怒。
西夏人若是讓折惟忠死在戰場上,馬革裹屍,寇季能接受。
畢竟,打仗沒有不死人的。
在戰場上被人算計,那也怪不了別人。
甚至西夏人或者遼人派人暗殺了折惟忠,寇季都能接受。
可那折惟忠的亡母算計,那就是寇季不能忍受的。
“折惟忠若死,西夏就該陪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