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雲升和明鎬二人,對於晉寧軍將士們奮勇殺敵的很欣賞。
可寇季和高處恭二人卻有些臉黑。
寇季瞥了高處恭一眼,低聲問道:“我是不是弄巧成拙了?”
高處恭毫不猶豫的點頭道:“有點……”
他們二人暗中設好了埋伏圈,靜等著晉寧軍和折家軍將敵人引進埋伏圈。
可晉寧軍太能打,硬生生的將敵人擋在了河岸邊上,遲遲沒有進入到埋伏圈,他們二人有些尷尬。
埋怨晉寧軍太賣命、太能打?
這話要是說出去,西北的所有人能將你噴死。
高處恭沉吟了一下,道:“我派人去傳令,讓他們且戰且退,不可跟遼人硬拼。”
寇季思量了一下,搖搖頭,道:“不妥……跟遼人血拼一場也好。引遼人上套,總得下一點血本才行。若是輕易就敗了,遼人很容易看出其中有詐。
反而跟遼人血拼一場,激起了遼人的血性,對我們更有利。
一旦遼人被激起了血性,就不會再多想其他的。
只要晉寧軍和折家軍露出了潰勢,遼人一定會毫不猶豫的選擇追擊。
更關鍵的是,現在跟晉寧軍和折家軍血拼的是遼人的廂軍。
遼人的廂軍實力不強,可以被我軍將士壓著打。
我軍將士殺的遼人越多,遼人廂軍背後的遼兵精銳,就會越急躁。
一旦給他們機會上岸,他們一定會毫不猶豫的撲向我們。”
高處恭沉吟了一下,緩緩點頭。
他覺得寇季說的有理。
事實上,正在指揮著晉寧軍作戰的王凱,想法跟寇季差不多。
寇季和高處恭暗中佈置了後手,雖然瞞著眾人,可明眼人都猜得到。
十萬遼兵精銳兵臨黃河畔,寇季和高處恭二人手上不過只有數萬廂軍而已。
在這種情況下,二人一副有恃無恐的模樣,要是沒有後手,那才奇怪。
猜得出寇季和高處恭二人有後手是一回事,在戰場上撕殺又是另一回事。
王凱之所以率領著晉寧軍拼命的跟遼兵撕殺,有三個目的。
其一跟寇季的心思差不多,為了激起遼人的血性,讓遼人失去理智的衝鋒,放邊落入寇季和高處恭二人準備的後手。
其二是趁著遼兵精銳還沒有上岸,帶著晉寧軍跟旗鼓相當的河清、金肅二軍好好的打一場,藉著戰事磨礪一下手裡的晉寧軍,藉著戰事讓晉寧軍中的將士們從穿戴著盔甲的民夫,蛻變成一個真正的將士。
其三,擔心寇季和高處恭二人的後手並不能一舉擊潰遼兵,所以趁機多殺一個是一個。
王凱、折家軍校尉,領著折家軍和晉寧軍撕殺了許久,登上了河岸的遼兵被殺的血流成河。
河面上的遼兵精銳被激怒了,一些距離河岸並不遠的遼兵精銳跳下了皮筏子,趟著水,往河岸邊上衝了過來。
隨著遼兵精銳不斷的加入。
王凱和折家軍校尉二人感受到了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