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懷德、曹彬、潘美等人真的奈何不了遼人?
宋太宗太平興國五年,遼人趁著宋太宗皇帝趙光義第一次北伐失利,瞅準了時機,在雁門關外屯兵,準備南侵大宋。
十萬遼軍叩雁門。
潘美、楊業二人率領數千人,擊潰了遼人十萬大軍,殺其節度使、駙馬、侍中蕭咄李,生擒馬步軍都指揮使李重誨,獲鎧甲革馬甚眾。
史稱雁門關之戰,也是楊業的成名之戰。
潘美、楊業以數千人,擊潰了遼人十萬大軍。
高懷德、曹彬等人,比他二人只強不弱,又怎麼可能打不過遼人?
歸根結底,還是身不由己。
夏安告訴李元昊這些,就是在告訴李元昊,大宋的兵馬遠沒有李元昊看到的那個好欺負。
大宋兵馬對外戰敗,不是因為他們不夠強,而是他們做不了主。
李元昊在聽到了夏安的話以後,皺著眉頭沒有開口。
夏安繼續道:“趙禎跟他祖父趙光義不同,趙禎敢放權給手下的武將。無論是此前李昭亮和朱能等人在河西作戰,還是現在曹瑋等人在遼國的燕雲之地作戰。
趙禎都沒有插手過軍中的兵事。
宋國並沒有我們看到的那麼羸弱,不然他也不可能牢牢的佔據在中原那一塊富庶的地方。
宋國兵馬之所以會吃敗仗,也不是因為他們不夠強,只是因為他們身上套著一層枷鎖。
如今枷鎖正在逐漸的被開啟。
他們的力量也逐漸的被釋放了出來。
沒有了束縛的數十萬宋軍侵入到了大夏,大夏會有什麼下場,不需要臣明言。
所以不要歧途去觸怒宋國,他們若是真的放開了手腳跟我們大夏殊死一搏,輸的一定是我們。”
李元昊心裡已經信了夏安的話八成,嘴上卻不甘示弱的道:“區區宋國,遲早會淪為我大夏之地,我豈會怕他們。”
“咳……”
一直沉默不語的李德明,突然開口道:“夏安言之有理……”
李德明也有脾氣,從他剛才怒不可執的在殿內怒吼,就不難看出。
但他絕不會將自己的脾氣代入到政務中。
因為他知道,盛怒的情緒會影響他的決斷。
他也不是死鴨子嘴硬的人,有一說一,有二說二。
李元昊不滿的準備開口,李德明卻沒有給他開口的機會。
李德明看向了夏竦。
夏竦提出了除掉寇季,那麼他一定會有辦法,在不惹麻煩的情況下,將寇季除掉。
夏竦感受到了李德明的目光,立馬明白了李德明的心思。
夏竦緩緩開口,“宋國俘虜的遼人叛逃,在我大夏為禍。他們一定是想積攢力量,報復寇季。他們若摘下了寇季的腦袋返回遼國,說不定還能將功補過。
我記得遼人中有不少神射手,素有百步穿楊之能。
他們若是埋伏在寇季一側,待到寇季露頭的時候,給寇季一箭,一定會要了寇季的小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