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滿朝文臣開口,武臣們就會率先站出來衝趙禎請纓。
比如,倭國見大宋強大,為了拍趙禎馬屁,向趙禎獻上一兩個倭女,大致就會出現以下的對話……
“倭國使節獻上的倭女,如同鬼魅,差點沒嚇死朕……”
“什麼?倭國既然敢派人刺殺官家?簡直是不知死活。官家,給臣十萬兵馬,臣去幫您蕩平倭國。”
“官家,臣只需要五萬……”
“官家,給臣三千兵馬足以……”
“官家,臣不要兵馬……”
“朕只說倭國獻上的倭女嚇到朕了,沒說要打倭國。”
“嚇到了官家,也是他們不對,打他們,是看得起他們。”
“……”
總而言之,一批新武勳的出現,自然而然的就會帶起大宋的尚武之風。
再遇到戰事,武勳之列,恐怕沒有人會開口求和。
新武勳是藉著戰爭起家的,知道可以從戰爭中得到巨大的好處,所以會不遺餘力的請戰。
老武勳眼看著新武勳崛起,自然感覺到了壓力,他們需要藉著戰爭,鞏固自己的地位。
也就文臣會在戰事掀起之前,以各種理由阻撓。
因為大宋的戰爭越多,湧現出的武勳就越多。
武勳越多,武臣的地位就越高,他們的地位自然會受到影響,他們自然不喜歡戰爭。
朱能等人不知道寇季的想法,在聽到了寇季的提議以後,朱能沉吟著道:“那些地方官的話能信?那些番邦蠻子的話能信?”
寇季瞥了朱能一眼,道:“你若是信不過他們,大可以挑選一兩個心腹,派他們出去看看。他們一路上的吃穿用度,你們可以寫成公文,遞給我,我給你們批覆。”
朱能等人聞言,心裡一片火熱。
自己人當領導就是好,公費說批就批。
朱能十分豪邁的道:“我有一些傷殘的舊部,可以派遣他們去看看。”
寇季一下子就瞪起了眼。
朱能一聽可以報銷吃穿用度,派出去的人都開始按部論了。
寇季可是清楚的記得,朱能當初在沙州,張嘴提起的舊部,足足有上萬人。
劉亨在朱能說完話以後,一臉慚愧的道:“我入伍時間尚淺,沒積攢下多少家底,家中能拿得出手的,只有幾百人。不過有需要的話,青塘派遣到我大宋的一萬人馬,我可以暫時借來一用。”
王凱十分認真的道:“曾祖、祖父兩代餘蔭,給我留下了幾千老卒,雖然散佈在各地,但是隻要我需要,他們便能為我所用。”
郭易一臉老實的道:“我以前在廂軍中任職,廂軍過的那是真苦。一些將士們有一家老小照顧,我實在不忍心看著他們帶著一家老小跟著我受苦,所以私底下放了許多人離開軍營。
我要是用他們,他們也能幫我一些小忙。”
朱能十分鄙夷的道:“不要說那麼多廢話,直接說你能出多少人。”
郭易乾巴巴一笑,“幾十年了,他們父生子、子生孫,父子三代算上,少說也有幾千人吧。”
朱能幾人當即瞪起了眼。
朱能感嘆道:“沒想到你家底這麼豐厚。”
郭易輕笑道:“沒什麼家底……就是隨手幫了他們一些小忙,他們願意報恩……”
朱能擺擺手,“行了行了,自己人面前,別說那些虛的。我們手裡的人加起來,少說也能組一個廂的兵力。出去探探路,應該沒問題。”
劉亨等人深以為然的點頭。
寇季有些臉色發黑的盯著他們,“你們是派人去探路嗎?你們是派人出去搶劫!”
一幫子黑心的傢伙。
手底下藏的全是能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