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化渡內的西夏人,完全搞不明白寇季此舉的用意。
他們也沒有輕舉妄動,持續觀望著寇季的舉動。
寇季在順化渡口的堡壘上結了厚厚的一層冰以後,才吩咐將士們放棄了灑水的舉動。
他吩咐將士們在順化渡外組成了一堵盾牆,開始在順化渡外挖出了一圈很深、很寬的深溝。
當順化渡內的西夏人看到了寇季深挖的深溝以後,終於明白了寇季要做什麼。
寇季幫他們用冰築城,有在城外挖了一圈很深、很寬的深溝,其目的就是為了堵死他們。
讓他們待在順化渡的堡壘內,不得往出邁一步。
寇季的舉動若是放在大宋,大宋的守城將士,估計會一臉無動於衷,任由寇季瞎折騰。
但放在西夏順化渡,那就不一樣了。
西夏是一個牧耕結合的勢力。
其中大部分投靠西夏,或者被西夏劫掠到西夏境內的宋人,負責耕種。
其餘的各部族,皆以放牧為生。
大宋前前後後兩次掠奪西夏疆土,西夏境內能夠耕種的地方,除了興慶府一代,其他地方皆被大宋所佔。
寇季在秋收之前,就已經拿下了夏州等地。
西夏境內除了興慶府、懷州等地外,其他地方根本沒有糧食可用。
唯一能依賴的就是牛羊馬匹。
順化渡內的赫連部族,並非党項諸部之一,實力雖然不弱,但仍舊屬於被偶爾壓榨的那一列。
所以寇季敢斷定,他們手裡的牛羊馬匹沒有多少。
寇季將順化渡堡壘內的赫連部族的人堵在了堡壘內,圍而不攻,封鎖了他們所有可以突圍的路,就是為了餓死他們,或者餓到他們投降。
寇季所用的計策,也不是什麼新鮮的計策。
而是李元昊曾經在攻打沙州城的時候,用在宋軍身上的那一套。
寇季如今照搬了過來,用在了赫連部族人身上。
不同的是,寇季的處境遠比李元昊當時要好。
大宋數十萬兵馬湧入西夏,在西夏境內攻城掠地,如今已經到了最後的決戰階段。
西夏境內。
除了興慶府、懷州、定州,以及克夷門、擔糧城、省嵬城,六處以外,其他的地方几乎都已經被大宋攻克。
順化渡都不算是一個城池。
眼下大宋大軍四面向興慶府等地逼近,寇季不需要擔心西夏還能在數十萬大軍的圍堵下,派遣兵馬過來救順化渡的人。
寇季在順化渡堡壘前一堵就是數日。
順化渡內的赫連部族的人有些慌亂,但是並沒有其他多餘的反應。
想必是順化渡內的牛羊,還能支撐赫連部族的人吃一段時間。
但順化渡南面數百里外的克夷門內的西夏人,可沒時間耗著。
王凱率領著兵馬,穿過了沙漠,在克夷門外,跟朱能部的兵馬匯合。
二人興二十五萬大軍,兵逼克夷門。
西夏大將野利遇乞,率領野利部族的兵馬和克夷門內駐守的西夏右廂朝順軍司的兵馬,共計八萬人,抵抗著王凱和朱能率領的大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