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禮被升遷到了禮部,出任膳司員外郎。
一個閒散的官職,不用經常去坐班,也不用上朝。
寇禮上了一道謝恩的奏疏。
此事就算了結了。
為了避免寇府擔上惡名,朝廷還特地下發了一份邸報,澄清了一下貢品的事情。
此事徹底風平浪靜以後,已經到了年節。
今年的年節,格外的熱鬧。
在年節臨近前,趙禎就下達了金吾不禁的命令。
去年年節,趙禎不在汴京城,所以今年年節,一定要將去年的熱鬧補上。
從臘月二十五開始。
汴京城就進入到了濃濃的年節氣氛中。
汴京城各處張燈結綵,爆竹聲一日賽過一日,好不熱鬧。
最熱鬧的還屬於臘月二十八這一日。
臘月二十八。
遼國使節押送著送給大宋的歲幣進京了。
一大早。
百姓們就簇擁到了遼使所要經過的街道兩旁。
大宋給遼國送了十幾年的歲幣,如今輪到遼國給大宋送歲幣了,大宋的百姓自然覺得提起,自然要聚在一起看一看,往年孤傲的遼人,今年來送歲幣的時候,是何模樣。
百姓們在街道兩旁守了許久,一直到了豔陽高照的時候,才等到了遼使的隊伍。
領頭的是遼國的重臣楊慎行,隨行的官員、兵丁,皆是漢人。
遼皇耶律隆緒似乎早就料到了大宋的百姓會圍觀他派遣到大宋的使節團,所以一個遼人也沒有用,全部派遣的是漢人。
百姓們看到了遼使出現以後,一個個一臉振奮,準備喊一些話,表達一下自己的心情。
但是看到了遼國使節團皆是漢人以後,眼中充滿了失望的神色。
他們要看的是遼人低頭,而不是曾經的自己人向他們低頭。
百姓們沒有看到遼人,也就失去的吶喊的心思。
楊慎行帶著人從百姓中穿行而過的時候,就看到了詭異的一幕。
街道兩旁的百姓,一個個瞪著眼盯著他們,卻無一人說話。
所到之處,靜悄悄的。
楊慎行竟然被百姓們看的有些頭皮發麻。
一行人在路過州橋的時候。
有人衝著他們的隊伍裡啐了一口唾沫。
然後所有人開始衝他們啐唾沫。
楊慎行忍辱負重,帶著人抵達了皇宮門前的時候,所有人已經被唾沫洗禮了一便。
楊慎行一行人抵達了東華門前,就看到了東華門前的金水橋上站著一人。
那人覆手而立,盯著他們。
楊慎行仔細辨認了一番以後,發現是寇季,趕忙開口喊道:“可是大宋樞密使寇長生?我乃是大遼……”
楊慎行要跟寇季套近乎。
寇季卻沒有跟他套近乎的意思。
寇季冷冷的盯著楊慎行一行人,道:“你們是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