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0742章 分歧,明悟

寇季盯著陳堯佐道:“民以食為天,唯有吃飽了,才會有力氣去修德行。若是吃不飽,都餓死了,要德行有何用?”

陳堯佐看著寇季道:“下官的意思,並不是說不讓百姓吃飽。下官的意思是,牧民之策,應該以德為主,以富為輔。

德才是最關鍵的。

百姓們若是一味的只追求富貴,放棄了修德,久而久之,他們就會被金錢所吞噬。

為了錢財,他們可以出賣好友、出賣兄弟、出賣家人、出賣妻女,甚至出賣良心。

到時候,所有人眼裡就只有錢,沒有道德、沒有仁義、沒有忠孝。

沒有道德、沒有仁義、沒有忠孝,那人還是人嗎?

唯有修德行,百姓們才會有道德、有仁義、有忠孝。

如此才配稱得上是人。

所以牧民之策,當以德為主。

韓琦、歐陽修、文彥博幾人的文章中,通篇皆言富民之策,卻無半點教化百姓尊重德行的策略。

他們提出的富民之法,倒是新奇。

下官仔細的推斷了一下,卻有可取之處。

但他們沒有給出教化百姓德行的策略,下官只能給他們一個叉。”

呂夷簡、王曾、張知白等人,聽完了陳堯佐的話,一個個撫摸著鬍鬚,頻頻點頭,顯然,他們十分贊同陳堯佐的說法。

他們認為,陳堯佐對歐陽修等人的評判十分的中肯。

古人知道道德、知仁義、知忠孝,所以古人重道德、重仁義、重忠孝。

但凡是有道德、有仁義、有忠孝的人,都會被所有人高看一眼,即便是他一貧如洗。

在科舉制度沒有推出以前,古人就是透過舉孝廉選官的。

也正是因為古人重道德、重仁義、重忠孝,所以中華才有了禮儀之邦的美譽。

寇季透過陳堯佐的話,發現了一個問題,一個自身的不足之處。

他一味的想著讓大宋變強大,一味的想著讓大宋變富庶,卻沒有想過讓大宋百姓在禮儀道德方面,也跟著一起進步。

他覺得,一個富庶、強大的大宋,就應該四海無敵、萬邦來朝。

但此刻聽了陳堯佐的話,他才明白了一點。

真正的富庶、強大,並不僅僅是錢財和力量方面,還有精神方面。

唯有錢財、力量、精神三方面一起變強,大宋才算得上是一個健全的強大的大宋。

只注重一項,或者注重其中兩項的話,即便大宋變強了,也是一個畸形強大的大宋。

一個畸形的大宋,是很難長久的存活下去的。

有可能因強而亡、也有可能被資本吞噬、更有可能窮窮苦苦的守著自己的仁義道德被人打死。

寇季既然有心打造一個強大的大宋,自然希望將它打造成一個真正強大的大宋,而不是一個畸形強大的大宋。

所以,錢財和力量提升的同時,精神方面也必須跟上。

寇季盯著陳堯佐道:“朝廷可以在富民的同時推行教化。”

陳堯佐點點頭道:“以德為主,以富民為輔,大宋自然會變強。”

說到此處,陳堯佐看向了寇季道:“但他們的卷子裡,並沒有提到這一點,所以下官只能給他們打叉。”

寇季不再替歐陽修等人張目,反而緩緩點了點頭。

然後,垂拱殿內所有人一臉愕然的盯著寇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