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禎一臉愕然的盯著寇季,“你是說,他們不要錢財,也不要什麼官爵,就是要朕一直留著他們在瑞聖園內編書?”
寇季哭笑不得的道:“不錯……他們還說,官家若是能派人給他們在瑞聖園內修築一些能正經居住的屋舍或者園子,那就更好了……”
大儒們以前相隔一方,很少聚在一起,也很少一起編書。
即使編書,也是編著一些自己的詩集,以及編著一些古籍的譯本或者精注本。
他們幾乎沒有幾個人參加過如此大型的編書工作。
如今朝廷為了編撰音韻書籍,將他們湊在了一起,又給予了他們許多資源,讓他們編書。
他們大部分人已經沉浸在了編書的樂趣中,那還肯離開。
《天聖字典》已經編撰完成,詞典還在編撰中。
但是下一部要編著的書,他們已經有了眉目,那就是唐史。
他們人足夠多,想法也多,想編撰的書也多。
所以,只要不是朝廷主動遣散他們,他們幾乎都不會走。
趙禎已經感受到了編書的好處,知道這麼多大儒湊在一起,能幫大宋編著出許多有用的書籍。
所以在大儒們主動提出要留下的時候,趙禎不得不承認自己有點動心了。
趙禎強壓著自己心頭的悸動,對寇季道:“四哥覺得,此事是好事,還是壞事?”
寇季笑著道:“自然是好事,還是天大的好事。”
在此之前,歷朝歷代編書,基本上都是以史料為主,其他的書,幾乎很少涉獵。
所以各類的書很雜很亂。
即便是朝廷科考經書中,也有不少前人夾帶的私貨在裡面。
所以朝廷有必要將天下的書籍梳理一番。
重新編訂,力求去偽存真。
此舉對漢文化的傳承,以及漢文化的發展有多大貢獻,看看明著的《永樂大典》和清著的《四庫全書》的名聲,就知道了。
趙禎盯著寇季道:“四哥覺得此事是好事?”
寇季果斷點頭道:“當然……”
趙禎沉吟道:“那四哥覺得,該如何回應大儒們的訴求呢?”
寇季思量了一下道:“大儒們有心留下著書,那官家自然應當提供一些便利。大儒們著書已經有了幾分成效,往後肯定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其中。
從大食運送過來的書籍,也在其中翻譯。
以後,瑞聖園很有可能就會成為一個著書、編書、譯書的聖地。
臣管轄的龍圖閣,以後恐怕不及瑞聖園萬分。”
趙禎鄭重的點頭道:“朕也是如此想的。”
寇季繼續道:“大儒們不求權,也不求利,唯獨求一些名而已。此後文製革新的時候,我們可以將朝臣們的學士之職取締,轉嫁到他們身上。
學士,飽學之士。
就應該授予那些大儒,而非朝中官員。
學士之職,以後就是一個彰顯身份和榮耀的虛職。
不參雜其他的。
學士,只負責精研學問即可。
朝政的事情,就不用參與了。
為了獎勵他們對朝廷的貢獻,可以適當的給他們派發一定的俸祿。
家中兒孫移居到了汴京城,也可以賜予屋舍,給其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