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間寺院而已,資產居然達到了兩千六百五十三萬貫。
足足達到了大宋現如今一年稅賦的五分之一。
如此觸目驚心的數字,足以震驚到大宋朝上上下下所有人。
張知白上奏官家,直言天下廟宇中有不少毒瘤,一些廟宇斂財頗多。
朝堂上一些人還覺得張知白的話有些誇張。
如今看到了大相國寺如此驚人的財富,戶部官員覺得,張知白此前在朝堂上所說的話一點兒也不誇張,不僅不誇張,甚至已經很含蓄了。
“兩千六百五十三萬貫?!”
寇季聽到這個數字以後,也是嚇了一跳。
他早就知道大相國寺斂財鉅萬,富得流油,但聽到了大相國寺資產總額的時候,心還是跟著抽了一下。
大相國寺一座寺廟而已,斂的財多的有些嚇人。
不僅超出了所有宋人的認知,也超出了寇季的認知。
寇季沒有言語,邁步走到了那一堆已經被清查過的賬目前,仔細翻閱了起來。
寇季足足翻閱了一個時辰的賬目,才弄清楚大相國寺為何能斂如此多的錢財。
大相國寺就像是一個貔貅,只進不出。
平日裡用的糧食,都是大相國寺田地裡自己產的。
柴米油鹽一類的,大相國寺的人也不需要出去採買。
汴京城內的那些權貴家的香客,都會四時供奉上這些東西。
大相國寺內的僧眾數量有限,所以大相國寺產的糧食、還有香客們送上的那些柴米油鹽,大部分都被他們發賣了出去。
大相國寺在汴京城內的那些鋪面,沒有一間是租出去的。
都是大相國寺的人在經營,販賣的都是大相國寺內的糧食、柴米油鹽。
有時候香客在大相國寺經營的糧行賣了東西,送到了大相國寺,大相國寺內再拿出來賣,如此往復三五次,等東西有些發陳的時候,大相國寺會低價出售給百姓。
如此往復幾次,大相國寺用一樣東西,賺了好幾次的錢。
單單是那些糧行,每年要為大相國寺貢獻一大筆錢。
此外,大相國寺提供給香客的香、齋菜,價格都十分高昂,往往一碗素面,就敢對外收幾百個大錢。每一歲也能為大相國寺賺取一大筆的收入。
汴京城內那些權貴家的香客,添香油錢,給大相國寺送東西的時候,幾乎是毫不顧忌的往外撒。
再請一尊佛像,開個光什麼的。
花費在大相國寺內的錢財就更多。
這些收入加起來,又為大相國寺賺取了一大筆錢。
大相國寺賺的最多的,還是印子錢。
幾百萬貫錢財在外面滾一滾,就能多三五成。
所以,每一歲大相國寺各項收入加起來,就已經是一筆鉅款。
大宋問鼎天下到現在已經五十多年。
大相國寺也跟著賺了五十多年錢。
五十多年積累下來,自然就成了一個龐大的數字。
寇季在看過的賬目以後,踱步到了老僧面前,“我一直都知道貴寺富裕,只是沒料到貴寺居然富裕到了這個地步。”
老僧面如寒霜,一言不發。
寇季並沒有因為老僧一言不發就放過他,他盯著老僧道:“你們在收印子錢的時候,沒少作惡吧?開封府許多逼人還債,鬧出人命的無頭公案,應該可以找到元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