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趙禎和寇季準備對汴京城以外的兵馬出手的時候,汴京城以外的兵馬也收到了風聲,各地兵馬隱隱有些動盪。
正當各地兵馬準備反抗趙禎和寇季二人改革的舉動的時候。
趙禎和寇季二人卻並沒有下達裁軍的命令。
而是開始給軍中的一部分將領、校尉授官。
其中被朝廷定為三品的四個大將軍職,最引人注目。
一連串的封賞過後,軍中的大部分將軍、校尉,被他們收買了。
軍中的將軍、校尉們,配合著各軍中的監軍,輕易的就將各地兵馬的動盪安撫了下去。
然後就是一個字。
調!
各種調!
各種稀奇古怪的調令,各種聞所未聞的調令,相繼出現在各軍中。
往往將士們在接到了調令,趕往下一地的途中,新的調令就會出現在他們手裡。
伴隨著調令出現的,還有一些軍令。
調令調他們行軍,軍令則是用來分割他們的。
總之,一連串的調令和軍令,徹底將大宋朝所有的兵馬調動了起來。
也徹底讓大宋朝所有的兵馬暈了頭。
為了應對將士們在行軍途中的消耗,朝廷可是出了一次大血。
國庫的錢財足足耗去了三成。
各地常平倉內的糧食也耗去了一成。
要知道,現如今的國庫,可不是以前的國庫。
經過了擴建,國庫前所未有的龐大。
裡面儲存的錢財,也前所未有的多。
三成錢財,是一個十分龐大的數字。
也是一個十分龐大的消耗。
朝廷出了一次大血,收穫到的成果也是喜人的。
各地的兵馬在不斷的調動中,完成了整編。
等所有的將士們反應過來以後,已經出現在了新軍當中。
成為了新軍的人。
將士們連鬧事的機會也沒有。
到了新軍中,放眼望去,大部分都是陌生人。
他們很難聚攏在一起鬧事。
將領、校尉、監軍等人,為了避免他們鬧事,沒日沒夜的操練他們,他們也沒有那個閒工夫去鬧事。
總之,當大宋所有人都知道了朝廷要做什麼的時候。
朝廷已經把能做的都做完了。
熟悉的風格,熟悉的套路。
讓許多熟悉寇季的人,自然而然的想到了他頭上。
不宣而辦,先斬後奏,是寇季寇樞密最常用的伎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