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打青城,再攻彭山。
兩戰皆勝。
兩地的貪官汙吏,豪門大戶被殺了個乾乾淨淨。
若不是王小波在打下了彭山以後,因病去世,起義軍群龍無首,恐怕會鬧的更大。
類似的造反事件,在大宋立國以後,發生了不少。
所以大宋在處理類似的事件的時候,也算是經驗豐富。
趙禎和曹痿最初知道遼國各部族百姓冒充興慶府等地的罪囚,在遼國境內作亂的時候,都覺得,遼皇耶律隆緒應該會被迫回援,然後跟那些叛軍大戰一場。
即便是不能消滅那些叛軍,至少也能讓那些叛軍的實力大損。
到時候他們可以藉機兵不血刃的拿下燕雲十六州,說不定還能借著叛軍的餘威,兵出長城,在長城外攻城掠地。
只是,透過寇季的反應,他們判斷出,事情恐怕沒有他們想的那麼簡單。
其實他們二人也不是想不到寇季想到的那一面。
存粹是他們下意識的避開了最最壞的局面,沒敢往哪方面想。
因為真要發生了最最壞的局面,那一切就不是人為的可以控制了。
如今寇季特地將他們避開的最最壞的局面重新拉回了他們的腦海,他們不得面對最最壞的局面。
曹瑋聽到了趙禎的問話,長嘆了一聲,道:“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話可不是隨便說說的。”
趙禎聽到此話,沉默了。
荀子在說‘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時候,並沒有見過真正的水覆舟的局面。
歷朝歷代的人,在說此話的時候,也只是將此話當成一句警世閒言,並沒有幾個人當真。
如今,這句話恐怕要成真了。
遼皇耶律隆緒以前憑藉著暴力,壓榨著各部族的百姓,各部族的百姓們是敢怒不敢言,稍微有些反抗,就會被滅族。
如今,遼皇耶律隆緒手裡的兵力被大宋牽制。
遼國境內又有大宋的兵馬在肆意的鬧騰,至今仍舊沒有被覆滅。
遼國各部族的百姓透過此時,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反抗遼皇的希望。
所以他們果斷舉起了反旗。
遼皇耶律隆緒以前對他們有多狠,他們就會用更狠的方式報復整個遼國。
他們若是吞下了遼國,還沒有分崩離析的話,那他們就會毫不猶豫的湧進大宋。
因為他們是在以蝗蟲過境的方式報復遼國。
所過之處,吃的喝的,都會被他們啃乾淨。
遼國沒啃了,他們就會進入到大宋,啃食大宋。
在他們沒有分崩離析之前,他們作亂的腳步是不會停止的。
曹瑋見趙禎站在自己身旁,面色冷峻,沒有言語,便繼續開口道:“寇季應該是想借著長城,將他們擋在我大宋之外。
所以才迫切的催促我儘快的跟遼皇耶律隆緒決戰,並且拿回長城。”
趙禎長嘆了一口氣道:“原以為遼皇耶律隆緒在知道遼國境內已經亂作一團以後,會退兵離開。
他帶著兵馬回去,應該能剿滅那些罪囚。
可如今看來,是朕想的太簡單了。”
曹瑋苦笑著道:“臣原本覺得,罪囚挾裹的百姓到達了一定的數目以後,就會因為難以管束,從而分崩離析。
如今看來,臣也想的簡單了。”
趙禎沉聲道:“朕現在很想知道那些人到底達到了什麼規模……”
陳琳在趙禎說這話的時候,匆匆趕到了趙禎身邊,低聲在趙禎耳邊道:“官家,前去查探遼國京南道和京北道訊息的探子已經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