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瑋只是大致的給種世衡和狄青二人講解了一下作戰的方略,主要是針對左右兩翼包抄部分的。
中軍的作戰部分,曹瑋早在種世衡和狄青二人趕到幽州城之前,就已經部署妥當。
一切都交代過了以後。
種世衡、狄青二人各自回到了各自率領的兵馬大營做起了前期準備。
行宮裡就剩下了趙禎、曹瑋、寇季三人。
趙禎忍不住感慨道:“此次戰事,應該是我大宋立國以來最大的一次。”
此次針對遼國作戰,大宋前前後後投入的禁軍多達六支半,算上北疆的鎮北軍的話,足足有七支半。
其他各地方地方兵馬還沒有算在其中。
大宋的地方兵馬如今加入到戰場當中以後,更多的是擔任一種輔助作戰的職責。
類似於以前的廂軍和民夫的集合體。
他們在確保了輜重運輸以外,還擁有一定的戰鬥力。
必要的時候可以成為正式的兵馬,進入到戰場中作戰。
也正是因為如此,大宋在兵制革新以後,已經很少在戰事發生的時候,大肆的征伐民夫。
此次大宋東西兩線開戰,徵調的民夫數量不到十萬。
若是換作以前,如此規模的戰事,大宋要徵調的民夫數量少說也在八十萬到一百萬左右。
民夫的數量大規模的消減以後,戰事對百姓的影響就降到了最低。
這也是為何大宋維持如此大戰大半年了,國內依然沒有多少反對的聲音的原因。
如今。
在遼國戰場上的六半禁軍中,有四支半身在幽州城。
禁軍的數量在二十三萬。
地方兵馬的數量幾乎和禁軍的數量持平。
如此數量的兵馬,已經遠超城外的遼軍,也遠超此前大宋應對任何一場戰事的兵馬數量。
玉門關一戰,大宋投入的兵馬數量雖然多。
但是禁軍數量卻不多,基本上都是地方兵在戰場上充當野戰的兵馬。
論整體實力的話,比幽州城戰場上的兵力差了不止一星半點。
曹瑋提出了以堂堂正正的姿態碾壓過去,寇季和趙禎二人並沒有異議,就是因為此處兵馬的整體數量、整體素質,遠遠碾壓遼軍。
若是不堂堂正正的碾壓過去的話,那都有點對不起大宋天朝上邦的稱呼。
寇季在趙禎話音落地以後,盯著曹瑋認真的道:“幽州城禁軍中,配備著火器的禁軍將士已經達到了十萬。曹公應該好好的利用利用火器。
到目前為止,我還沒有見到任何一支兵馬有效的利用火器。”
大宋禁軍配備火器的時間已經不短了,可是能真正有效的利用火器的戰事幾乎沒有,全面的應用火器作戰的戰事也幾乎沒有。
火器的優勢並沒有被充分的發揮出來。
許多戰場上,仍舊保持著相對的騎馬砍殺的局面。
就拿北疆的戰事而言。
楊文廣在抵禦遼兵的時候,就沒有有效的利用火器,反而更側重騎馬砍殺。
若是寇季在北疆戰場上的話,面對遼兵入侵。
他最先做的一定不是去徵調興慶府等地代罪之身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