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0926章 先生,您該出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了!

范仲淹笑著道:“學生倒是沒有救濟百姓。學生只是藉著出身之便,從應天書院請了幾個先生,到陝西府開辦陝西書院。

學生的俸祿都用來建立書院學舍,以及接濟貧寒的學子了。

如今陝西書院有學子一百三十二人,其中有四十一人,都是學生資助的。”

范仲淹當年就讀於應天書院。

應天書院的前身是睢陽書院。

睢陽書院以前是民間創辦的第一書院。

其創辦者楊愨是民間赫赫有名的大儒,也是一位十分知名的先生,他教育出的徒子徒孫中,有五六十人進士及第。

由於大宋將睢陽書院所在的商丘立為了應天府,所以睢陽書院又改名為應天書院。

趙恆在位的時候,將應天書院升為了府學,並且親自提筆寫下了‘應天府書院’五個大字。

應天書院一躍成為了繼太學和國子監後,大宋第三官方書院。

作為大宋官方認可的書院,又是一個經常出高等人才的書院,裡面的先生可都不是凡夫俗子。

范仲淹能從裡面請出先生,去陝西府設立陝西書院,恐怕刷臉還不夠,還得敷出極大的代價。

要知道當初寇準設立文昌學館的時候,除了透過自己的名聲吸引大儒外,還給了大儒極高的待遇。

如此,才有許多大儒到文昌學館任教。

范仲淹可沒有寇準那麼大的面子,他請應天書院的先生去陝西府,恐怕花費了不少錢財。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你也算是為陝西府的百姓嘔心瀝血了。”

寇季感慨了一句。

范仲淹笑著道:“學生只是做了一點小事,不值一提。”

寇季盯著范仲淹道:“你應該明白,人立有窮時,你不可能一直接濟陝西書院。”

范仲淹曬笑道:“學生能當幾年官,就接濟幾年。等學生當不了官了,那學生就沒辦法再接濟他們了。

到時候就需要陝西書院出來的學子,回饋陝西書院。”

寇季沉聲道:“張公的下場,你應該看得到。長期的接濟一方學子,就沒幾個人懂得感恩了。

到時候你要是斷了接濟,恐怕有很多人會罵娘。

最重要的是,從陝西書院出來的學子,在離開了陝西書院,飛黃騰達以後,也不一定會反饋陝西書院。

張公這些年下來,接濟的學子達到了數千人。

可是幫著張公一起接濟其他學子的人,不到一百人。

我已經透過了張公,看到了陝西書院的以後。”

范仲淹臉色一正,盯著寇季,十分坦誠的道:“學生不怕被人罵,學生只需要做到問心無愧足以。”

“哈哈哈……好一句問心無愧。”

寇季突然放聲一笑,“你范仲淹為了朝廷,敢擔罵名,朝廷又怎麼可能有負於你。從今往後,你就不需要再接濟陝西書院了。

我會將此事奏明給官家,讓官家將陝西書院設為府學。

一應花費,從陝西府地方稅收上出。

陝西府知府衙門若是覺得出這錢太虧,那就讓他們在休學的時候,帶著書院裡的學生出去做工,幫他們賺錢。

學生若是能放下身段,那就可以由陝西府承擔一切花費。

學生若是放不下身段,那就讓他們自己承擔他們學習期間的一切花費。”

范仲淹聞言,先是一喜。

只是歡喜的神色在臉上沒掛多久,就變成了憂愁。

他盯著寇季道:“先生,如此一來,那些貧寒的學子恐怕會被其他學生戲弄,很難抬得起頭。”

寇季盯著范仲淹道:“你也是窮苦出身,你應該明白,自身貧窮不可怕,心裡貧窮才可怕。

朝廷包了他們讀書的一切花費,他們卻連身段也放不下,他們拿什麼去搏錦繡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