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我用以工代賑的法子,給他們創立了一個新家,還教會了他們謀生的手藝,才讓他們過的如此富足、安康。”
包拯咬牙道:“成年人自然可以用此法,可是那些蒙童,還有那些孤獨園裡的人,他們根本沒辦法透過雙手去獲取糧食和尊嚴。”
寇季正色道:“他們中間一些人以前給朝廷繳納過稅負,一些人以後會給朝廷繳納稅負。自然是朝廷照顧他們。
蒙童們缺衣少食,那就證明是他們家裡人太過貧窮。
我們要做的不是給蒙通送衣送食。
而是讓他們家裡人富裕起來。
他們家裡人富裕起來了,他們自然不會缺衣少食。
至於孤獨園裡的人,他們若是過的不好,那就是朝廷政令和監察上的缺失。
我們應該更正朝廷錯誤的政令,監察各地孤獨園裡容易出現的問題。
如此,才是對他們真正的憐憫。
也是我們真正的為官之道。”
包拯再次陷入到了沉默。
寇季嘆了一口氣道:“我們是治國的國醫,國家得了病,我們應該想辦法根治,而不是隻顧表面。
如此一來,遲早是會出問題的。”
包拯仰著頭,質問道:“學生行善難道有錯?”
寇季長長的嘆了一口氣,“心懷仁慈,是每一個人應該具備的。但是以錢財行善,其實是不對的。
一個人若是窮,那就想辦法幫他致富,而不是給錢讓他富裕。
你想辦法幫他致富,他肯定富。
你給錢讓他富裕,只會讓他成為蛀蟲。
一個國家若是窮,也應該如此對待。
遇到問題我們應該看根本,而不是隻顧著用錢解決。”
包拯再次陷入到了沉默。
寇季叮囑了一句,“好好想想……”
說完這話,寇季沒有再搭理包拯,揹負著雙手入了書房。
在書房裡坐定以後。
取出紙筆,寫了一封長信,派人送去西域給元山。
至於朱能和李昭亮二人,寇季並沒有給去信。
因為寇季相信,元山在拿到了自己的信以後,會將信裡的內容傳達給朱能和李昭亮。
更重要的是,元山會將信裡的內容攬在自己身上,而不是直接告訴朱能和李昭亮,是寇季要讓他們做什麼。
比起朱能和李昭亮,寇季其實更相信元山。
朱能和李昭亮剛剛擺脫了大宋束縛沒多久,就有點得意忘形。
元山擺脫了大宋束縛十數年,也沒有在寇季面前得意忘形過。
雖然在史書上,元山是一個大漢奸。
可他在守諾方面,還是很堅挺的。
寇季吩咐人將信送走以後,包拯出現在寇季面前。
寇季盯著包拯打量了一番,笑著道:“想通了?”
包拯認真的道:“學生還是覺得,手裡的錢財不該花費在吃喝玩樂上。應該用到有用的地方。”
寇季嘆了一口氣,道:“可你或許會因此失去一樁美滿的姻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