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上的水手更像是一個個的兵卒。
據說一艘船可以容納一千三百餘人,可以栽許多貨物。
反正在寇季眼裡,這兩艘船算得上是他在古代見過的最大的船隻。
寇季依稀記得,明朝的鄭和下西洋的時候,用了海船,最大的可以載一千人,以及許多貨物。
也就是說,停靠在渤海府碼頭的兩艘船,恐怕已經超過了鄭和下西洋用的大船。
寇季覺得,這大概是木船的極限。
沒有具體的參考物,寇季只能依照自己的揣測評判。
寇季吩咐人將他為劉亨準備的貨物搬上了船,眼看著劉亨招攬的人徐徐上了兩艘大船,還有一些人登上了兩艘大船周邊的小船。
最後又眼看著劉亨踏上了上船的梯子。
劉亨站在梯子上,眼中有些泛紅的衝著寇季喊了一聲,“四哥,等我幫伯敘那個臭小子打理好了西陽,我就去韓地找你。”
寇季笑著點點頭,目送劉亨登上了大船。
眼看著劉亨坐著大船緩緩遠去以後,才笑著對身邊的蘇洵、包拯、狄青三人道:“知道我為何不傷感嗎?”
蘇洵、包拯、狄青三人一愣,緩緩搖頭。
寇季笑眯眯的道:“我賭他明年今日,會駕著船出現在韓地的碼頭。”
狄青有些茫然。
蘇洵和包拯也皺起了眉頭。
三個人才了一會兒,猜不透,包拯便開口詢問,“為何?”
寇季哈哈大笑道:“今日的西陽,亦非昨日的西陽。他說他回西陽幫劉伯敘治理封地?等他回到了西陽,他就會發現,他除了能幫劉伯敘整頓一下西陽的兵馬外,其他的什麼也做不了。
他幫劉伯敘治理西陽?
劉伯敘教他治理西陽還差不多。”
包拯三人聞言,莞爾一笑。
仔細想想,寇季說的也對。
劉亨從出仕到如今,幾乎就沒有治理過地方。
他不是在皇城司當間諜,就是在邊陲上練兵,要麼就是如同土匪一樣,佔據著倭國當奴隸主。
如今的西陽可是劉氏的封土,需要吏政,需要經營。
劉亨可不懂。
而劉伯敘在西陽磨練了多年,在許多能人異士的教導下,早已成為了一個合格的牧民之王。
他遠比劉亨更懂得治理地方。
所以劉亨到了西陽以後,面對的不是教育兒子的場面,而是被兒子教育的場面。
以劉亨的秉性,才不願意被兒子教育。
所以他在西陽待不長。
寇季送走了劉亨,帶著人離開了渤海府。
渤海府比蘇洵離開的時候還繁華,如今儼然成了遼地的一顆明珠。
其繁華程度雖然比不上江寧府、開封府,但是比其他府,不逞多讓。
在汴京城裡能吃到的吃食,渤海府都有,在汴京城裡能看到的東西,渤海府也基本上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