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07章 【三折瀑】

李一白之所以沒有太多怪罪於導,只是讓他好好做事,有其原因。

他很明白,於珉片子拍得爛,並不全是因為他個人搞不清重點,而是和國內影視圈反戲劇,不重故事的傳統有關。

七八十年代,國內的文化界,尤其是電影界就“中國電影”這個主題進行過一次大爭論。

所有人一致認為電影需要革新,但到底走向何方?

不出意料,“吵成了一鍋粥,亂成了晉西北”。

由於一些歷史原因,一些“專家”,“影評人”和“文化學者”主導的向歐洲新浪潮學習的方案最終佔了上風,當時傳統的“重戲劇重故事”原則反而被拋棄。

從此,影評界和輿論就開始一邊倒了。

你只要講好了故事,你商業成功,那你就是有原罪。

你低俗,你下賤,你拉低了電影的b格。

導演們也是人,都怕被罵,千夫所指不好受,於是一個兩個開始故作深奧,大玩長鏡頭,倒是你好我好大家好。

但有一個客觀事實是擺在面前的:觀眾根本不管你是啥流派,只管好不好看。

新浪潮的難看世界知名,作為學生的中國電影當然好不到哪裡去,90年代電影迅速衰落,年觀影人次掉到了谷底的750萬~

“專家”“學者”“文化人”們掛著各種頭銜,有郭嘉和單位演著,當然沒什麼問題。

電影製片廠可就慘了,工資雪崩。

到新世紀前面一段時間,領導們發不起工資,不得不把員工外放到市面上的劇組出去掙飯錢了,直到好萊塢大片入侵,老謀子的《英雄》橫空出世,中國的電影界才算正常不少。

不過,這股概念依舊植入在中國影視人的心坎上。

就像徐山爭,幾十億的大影帝,面對賈科長這種貨都覺得自己低人家一頭。

低個屁,自家的媳婦被人睡著,自己的電影市場被別人侵佔成那樣。

別說你是世界級大師,就是火星人都沒用。

......

對李一白這個目前的“電視人”來說,客觀上,那幫電影人越差越好,反而助力電視劇成長,對自己有好處。

別的不說,這行人才奇缺,都是香餑餑。

就像現在自己的劇組,大部分的成員都是曾經的電影製片廠,現在進電視臺或者直接出來混飯吃的人。

你養不起?

我來替你養,挺好的~

但他同時又覺得電影差下去不是這麼回事,尤其是這種影響涉及自己劇組的時候。

於珉這廝是中老年人,青年時期正趕上那場辯論,受的影響不淺。

李一白和他聊天就發現,這貨動輒談藝術,張口戈達爾,就是不肯腳踏實地地說說故事好不好看,觀眾能不能接受。

他花了時間去琢磨於導,發現自己改變不了他幾十年來根深蒂固的想法,只能做好自己的事,不讓他來影響自己片子的質量。

李一白放下心思拿著劇本仔細檢視,準備重新給演員講戲。

拿到劇本看了一會兒,他心裡更無語了。

這場戲是完顏萍和楊過的一段對話,看點在於兩人的情緒,用好推鏡就能應對。

他看了一眼正在配合著機械組拆導軌的於珉,搞不清這貨是什麼想法,拍這場戲搭導軌做什麼,移來移去,並沒有起到正面作用,反而會使觀眾分心。

況且,從成本上講,搭導軌是要花錢花時間的,還不是一般的花。

馬忠駿要是知道自己的錢被拿出來這麼禍禍,得被氣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