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
竹內亮口中“男女偶像差別很大”,還真是大得過頭了。
還得從歷史講起。
實際上,“偶像”這個概念雖然是為女性發明,但真正活動是從男性開始。
同樣的,中間也有不少摸索期。
大概在電視機潮之前的60年代,一個叫“3funkies”的男子合唱團在曰本出道,並且迅速吸引到了一些粉絲,賣點當然是音樂,這也是後來男團的標配。
這讓一個叫johnny喜多川的人看到了男子團體的商業前景,於是和另外一家音樂事務所合作,讓自家棒球隊旗下的幾名成員也組成組合出道,名叫“johnnys”,也就是喜多川本身。
賣點是打棒球的明星。
這個組合67年就解散了。
透過運營,喜多川顯然是掙到了錢,馬上又以自己的傑尼斯事務所單獨成立了一個叫“foureaves”的組合,一出道就得到超出想象的受歡迎,商業上大賺,讓傑尼斯一下就從名不見經傳的小店迅速成長為在業內有一定名氣的事務所。
這次成員們不僅僅是唱歌,還要跳光鮮靚麗的舞蹈,“唱”“跳”兩個概念迅速集齊。
並且成員的能力也是五花八門。
有人會耍雜技,有人唱歌和會編曲,有人演技好,有人擅長主持。
都有本事,有亮點,進行了分工。
當然,此時的喜多川並沒有這麼成熟的概念,他挑的幾個人都擁有舞臺表演經驗,成立之初是想組一個“音樂舞臺劇”團隊,因此服裝也是以舞臺劇風格為主。
業務主要以舞臺劇為本職。
可以說是無心插柳。
從後來者的眼光看,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探索!
再然後...
進入70年代,和女性偶像在87年之後的情況如此一轍,傑尼斯的狀況突然開始變得不溫不火~
這情況就不用竹內亮介紹了。
李一白直接就能想明白:大概是全民都在追“少女偶像”。
山口百惠,松田聖子,中森明菜這些人當時太香了!
男子團隊被衝擊到了邊緣~
他繼續看下去,難道男子團體一直被邊緣到87年?
那也太慘了~
好在,情況沒有那麼糟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