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4章 孤注一擲 朕欲廢其太子之位,眾卿以為……

<!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第94章 孤注一擲 朕欲廢其太子之位,眾卿以為……

建元二年夏四月, 註定是不尋常的一個月,蕭湛以太子違父背尊,包藏禍心, 將其軟禁於城外別館, 舉朝震動。

王玄朗抵達武昌傳信兒後,王大將軍立刻上書朝廷, 稱太子此舉定有不得已的隱情, 或為奸佞讒毀之故, 願陛下明察徹查,不要受奸佞蠱惑, 重修父子之情。

蕭湛已然堅定了廢太子之心, 故將其奏摺按下不表。

王大將軍此時上奏摺, 頗有幾分威脅之意, 只要廢太子的詔書下達, 大將軍必然會以此為由,起兵發難朝廷。

蕭湛深知與大將軍此戰不可避免, 無論廢不廢太子, 他與王大將軍之間都不能善了。

若被如此挑釁之後, 他還因顧忌大將軍而不敢廢太子, 只會愈發顯得他懦弱,從而滋長大將軍的野心,讓朝臣對大將軍更加畏忌, 有損自己的天子威權,遂堅持召叢集臣商議廢太子之事。

太極殿上。

蕭湛對眾人道:“蕭恂背父棄主,枉殺忠良,意圖盤踞荊江二州作亂,無君無父, 實不配儲君之位,今日不處置了他,恐怕會給國家留下大隱患。”

司徒兼太子太師王詡、吏部尚書兼太子少師蔡雍,並東宮一眾官署,聽得此言後,皆以教導不善之故,跪於皇帝面前,脫帽請罪。

王公惶恐請罪道:“太子失德,實乃臣教導不善之過,臣自請免官謝罪。”

蕭湛從容道:“朕所商議的是關乎家國的大事,豈是王公一人之罪?蕭恂不軌之心漸顯,縱是有良師敦促,亦難改其劣性,今日所議,只罪在蕭恂一身,實乃他一人之過,非是眾卿家之責。蕭恂狂悖之心日顯,朕欲廢其太子之位,眾卿以為如何?”

百官心有顧忌,不敢吱聲,無非是看王公諸人的態度,跟風附和而已。

此事因涉及王大將軍,王公作為親族,出於避嫌,不好直接開口支援或反對,那蔡雍便擔憂道:“太子所立尚不足一年,貿然廢黜,恐怕會引起人心動蕩,何況荊江局勢不穩,恐會有人借機發難。”

言外之意,直指王大將軍,百官便附和地點點頭,畢竟大將軍手握重兵,他們誰都不願拿自己身家性命,去跟大將軍手中的強兵拼命。

何彥之反駁道:“蔡尚書此言差矣,荊州若要發難,廢不廢太子都要發難,況太子的確有過在先,大將軍終究是臣子,陛下若因忌憚大將軍而畏首畏尾,天子的威嚴何在?”

徐伯允也慨然道:“陛下雖不及堯舜,可做臣子的又怎能起兵威逼君主呢?陛下為士族擁戴,即位不過幾年,要是諸侯個個都目無君上,據州造反,豈不又要天下大亂了嗎?諸君為了一時保全性命,而對其百般忍讓退縮,只會縱容其野心膨脹,若真讓他兇計得逞,在座諸君,也是死路一條!”

蔡雍被駁的啞口無言,其他官員說不過,便也保持沉默,廢太子之計遂定。

兩日後,皇帝下詔,以太子骨肉至親,雖闖下大禍,尤不忍殺之故,將其貶為東海王,仍舊軟禁於城外,日常用度僅夠免於饑寒而已。

廢太子為東海王的詔書很快傳令天下,人情惶惶,街頭巷後,議論不絕。

……

顯陽殿。

喚春心中多少是有些不安的,她都做好廢太子是一場持久戰的準備了,可如今真廢了,明明她和兒子成了最大受利者,可她也沒有什麼喜悅的情緒。

獲取巨大利益的同時,伴隨的是巨大的風險。

她原想著蕭湛他們應該先解決王氏兄弟的掣肘,再來廢太子,這是最平穩妥當的權力過渡方式,但這個過程,可能要耗費數年,甚至更久的時間。

可如今這順序好像顛倒了一番,成了先廢太子,直接跟王大將軍宣戰,來造成王大將軍不滿,由著他造反,再以造反之名,將其餘黨一網打盡。

大將軍若還有幾分君臣顧忌,自然不敢輕易發難,可若大將軍已然有了篡位野心,那廢太子之事就是他發兵的最好藉口。

可現在誰都沒有能絕對置對方於死地的把握,喚春以為蕭湛多少會再隱忍一段時日,和緩處理此事的,可如今這般直截了當廢太子,恐怕是要孤注一擲了。

晚間時,蕭湛來到顯陽殿,神情十分沉默,並沒有廢太子成功的喜悅。

他讓人把桃符抱了過來,抱在懷裡,目露憐愛。

若非蕭恂藐視天威,殺了他一個措手不及,他也不會這麼快就廢太子。

他越是退縮,大將軍就越是猖狂。他與大將軍既然註定有這一戰,與其被動防守,倒不如主動出擊,拼個你死我活,速戰速決。

可桃符才不過八個月大,如此輕的年紀,如何能承擔一國儲君的責任呢?那責任太重,而他又太弱小。

他原想把最好的都給他們母子,可如今真走到廢太子這一步後,他卻反倒不敢立桃符做太子了。

他要讓桃符做的,是一個可以自己掌權作主,不再受制於人的太子,而不是把這風雨飄搖的破碎江山留給他們母子。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