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的硝煙還未散去,起義軍的旗幟就已經插上漢口和漢陽的城頭上。
武漢三鎮的光復,在遙遙欲墜的大清王朝的傷口,撒了一把鹽。
清廷震怒之下,緊急下令撤銷了湖北總督瑞澄的職務,命他戴罪立功,暫時署理湖廣事務;停止直隸永平今河北盧龍縣)秋操,令陸軍大臣蔭昌迅速趕赴湖北,所有湖北各軍及赴援軍隊均任其節制;令海軍提督薩鎮冰率領海軍和長江水師,迅速開往武漢江面。
但誠如楊鶴汀等人猜測的那樣,北方諸鎮的兵馬並未像清廷希望的那樣,立刻南下,直撲湖北。而是,在等待他們真正統帥的到位。
袁世凱,世人皆知的當代曹操。
成為了病急亂投醫的清廷眼中唯一的救命稻草,殊不知,這棵稻草,未來也終將成功壓垮滿清王朝長達數百年的統治。
宣統三年十月十四日,清政府下詔起用袁世凱為湖廣總督,督辦對武昌起義的“剿撫事宜”,但袁世凱卻用諸多借口,拖延進軍速度,以此要挾清廷,給予更多權力和資源。
十月二十二日,長沙新軍起義,宣佈湖南獨立併成立湖南軍政府。同時,山西革命黨人攻入西安。
十月二十三日,南昌、九江光復,宣告江西獨立。
十月二十九日,山西獨立,閻錫山任軍政府都督。
十月三十日,蔡鍔等人率領起義軍控制昆明,宣告雲南獨立。
迫於重壓,清廷無奈之下只得召回此前統軍南下的陸軍大臣蔭昌,轉而委任袁世凱為討逆欽差大臣,總攬軍權。
袁世凱得到了他一直希冀的天賜良機,北方諸鎮計程車卒,等到了他們真正的主人。
但是對於武漢三鎮的革命黨人來說,這無疑是一場災難。
即使同盟會黃興、宋教仁千里馳援,也難以擋住袁世凱麾下的精兵強將,一步一步踏入漢口,直逼武昌。
而袁世凱,也在進佔漢口的當天,達到了他在滿清帝國內可以達到的最高峰。
這一天,清廷解散了皇族內閣,任命漢人袁世凱擔任總理內閣大臣,這就意味著,清廷,已經徹底將自己的權柄,交託給了一個外人。
這是曾經的曾國藩、李鴻章都未曾企及的高度。
但,袁世凱卻似乎並不著急撲滅這來勢洶洶的革命熱潮,而是授意進駐漢口的馮國璋,“慢慢來”。
因為他似乎尚未滿足,而是瞄準了另一個,更高,更遠的目標。
整個十一月,對於楊翠英來說,都是無盡的煎熬。
來自武昌前線的戰報,透過報紙和道聽途說在各地流傳的沸沸揚揚。僅武昌城破,死者無數這類的假訊息,都已經讓她淚崩過許多次了。
夏老三,至今依舊沒有訊息。
而馮國璋部在武漢三鎮頻頻告捷的新聞,卻也是幾乎天天見諸報章。
十一月底,清軍佔領漢陽,革命黨困守武昌的訊息,傳到了賒旗鎮。
楊翠英,再也受不了,她抓狂了一般央求著夏老二和夏老四,乞求他們返回武昌城,把夏老三帶回來。
但誰都知道,這幾乎是不可能。
張堂文看著已經近乎崩潰的楊翠英,輕聲安撫道:“翠英...稍安勿躁,我這邊一直在託人打聽老三的訊息。老三與馬雲卿親如兄弟,除非真的城破人亡...不然...他該是沒事的!”
“老爺!武昌城都破了多少次了...報紙上都登過了!老三他至今都沒有訊息,他怕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