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都西城區,梅園劇場
梅園是以前的名字,未來的這裡將有個新的名字,叫做——麻花影視表演基地。
不過,這裡被某些麻花都無法抗拒的人給強行霸佔了,被臨時徵用成《華夏好聲音》的錄製現場。
就在今明兩天,將要開始《好聲音》的第一場錄製。
這裡是市內相當繁華的位置,從外表看上去這是一棟三層樓的劇院,佔地數千平方米,叫價五千萬偉人頭。
是李彧以逸陽的名義購買下來的,為什麼用公司的名稱,不用個人的名義呢?
這裡面牽扯的是一種財務運作手段,簡單的例子,逸陽去年盈利一個億,需要繳稅。
如果這部分利潤用作其他的投資,那麼年終盈利就少的多,需要繳納的稅務減少不說,而且側面提升了公司的固定資產。
這是公司正常的資金運轉,是每個公司都會用的策略,跟偷逃那啥沒有一毛錢的關係。
這就是每個公司的財務負責人都可以進入第三席位的原因,其他的手段手段更是多如牛毛。
要不然,為什麼一家公司旗下會有那麼多的分公司,都是策略。
這棟劇院歸屬於逸陽,但其實還是在李彧的手裡掌握,這棟樓外表看似破舊,其實是真舊,光是後期的修繕裝修就花了一千萬。
要不然也不可能便宜了李彧,一層有1056個座位,二層為樓臺包廂,各式包廂16個,總計200個席位,三層有座位300個。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分為文化廣場、前廳、休息廳、觀眾席、舞臺化妝間以及演員公寓六個部分。
外表破舊,但裡面裝修與外表全然不搭,不說美輪美奐,至少算的上中規中矩,中央空調全覆蓋,舞臺燈光音響都是最頂級的。
給麻花找一塊表演的根據地,是李彧答應張辰、餘凱的一個條件,給可不是白給,而是借用,李彧還沒有這麼大方,數千萬的資產說送就送。
《華夏好聲音》是一檔製播分離的欄目,最大的決策方是逸陽旗下的星河傳媒。
為了避免電視臺的掣肘,自然要儘量的避免電視臺的參與,第一步就從工作人員開始,星河傳媒與天空藍的工作人員比例是73。
華人文化只是投資,並沒有參與制作過程。
星河傳媒對《華夏好聲音》投入了巨量的心血與資金,別的不說,初選800名選手就在這裡選拔出最後的200名進行錄製。
除了人力以外,還有物力資源,對於這棟略顯陳舊的劇院,星河投入了1000的資金用作修繕與改造。
為了使選手的歌唱效果得到最完美的發揮,這裡佈置的音響是從國外進口的整套的杜比5.1環繞音,價值3000。
《華夏好聲音》是一檔開創新型別的盲選歌手節目,導師都是一等一的大咖,作為音樂保障的音響師也是業內的大角。
劉煥算的上是殿堂級的歌手了,但對於這位依舊是相當的尊重,更何況其他人,那是尊重有加啊。
金韶剛,是他的名字。
曾擔任帝都奧運會開閉幕式的音響總工程師,現任《好聲音》的音響總監。
他正帶著一名’臨時‘徒弟仔細的巡視著即將開始音樂之旅的音響,他的徒弟是星河旗下的音樂製作人,叫劉州。
————————
整個劇場的後臺被劃分成了一個個的小區域,即將進行登臺獻唱的選手們正在忙碌的進行最後的排練。
一路走來的李彧發現大多數人的面孔都是陌生的,不過有一個共同點,他們都足夠的年輕。
這群人也都看向他,不過都是抱著好奇的眼神,卻沒人上前向他問好,甚至連個打招呼的都找不出來。
直到他邁步進入舞臺的最前列,看著好久不見的張希正在舞臺比比劃劃的跟一名中年男子交流著。
只見她猛然回首,驚詫的發現李彧竟然來了,向前走過來的她不往轉頭對愣在原地的那人招手,後者也再比比劃划著,他們應該再商量最後的佈置。
現在的張希早已褪去了他們初見時的羞澀,身上洋溢著幹練的氣息,剪去了長長的秀髮,換成英氣十足的高層次超短小精靈髮型。
一個女人在一線打拼可不容易,尤其是她的年紀並不大,很難讓人信服,這就需要她付出更多的汗水甚至淚水。
她身邊的男子是《華夏好聲音》導演,叫做嚴敏,一個相對年輕的管理型導演專業畢業生。
選擇他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年輕,名氣也不盛,他的身上還有那股子睥睨天下的氣息,激進卻保留了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