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百六十三章 飛速發展

新世歷7年1月1日,曙光合眾國正式成立,明確表示加入的勢力共有35個,保持自治狀態的有80個,只有一個勢力選擇退出保持**狀態。

曙光合眾國成立之後,曙光的建設也剛好完畢,於是新一輪的地區融合自然就啟動開來了,國家的政治中心也從元城轉移到了曙光城。

之前元炎凡聯盟的諸多發展其實也是由元城帶動起來,至少這裡的機械工廠生產出來的產品運輸到其他的地區都全部脫銷了。

雖然曙光合眾國的政治中心轉移到了曙光城,但元城作為最主要的生產基地,地位依舊不亞於曙光城。

鄭海也沒有前往位於曙光城的聯合政會擔任職位,而是留在了元城擔任城主,想要帶領元城發展得更好。

雖然這其中也有一點懷舊情懷,但這絲毫不影響鄭海的執政能力以及他在曙光合眾國的地位。

在曙光合眾國的所以民眾中,都牢牢記住了這個偉大的政治家,他們知道雖然鄭海目前只是元城的城主,但只要他願意,在聯合政會里面擔任要職完全都沒有問題。

不過鄭海雖然沒有在曙光城裡面擔任職位,但身處元城的他依舊為政會的執政提出了很多有幫助性的建議,為曙光政會解決了不少問題。

到目前為止,元城是整個曙光合眾國裡面發展最快的城市,即使是炎城或者曙光城都遠遠落後於它。

元城之內不但已經鋪上了電網,能夠為居民照明和提供電源,還在城內鋪開了上千個電話通訊點,為居民提供簡便的通訊服務。

此外各種新產品大多也是從元城內生產出來的,元城內的居民也都是第一時間享用這些產品。

元城內的交通也已經非常簡便了,元城的道路鋪設面積是曙光合眾國內所有城鎮中最廣的一個,足足是炎城的三倍、曙光城的五倍。

而且在鄭海的合理規劃之下,這些道路鋪設都發揮了各自最大的作用。

在加上從凡國西南部的油田提煉出來的石油送往元國後,各類汽車在道路中賓士前進,讓身處於元城內的人民有一種似乎就是生存在大穿越前地球上某個小鎮的感覺。

元城就像是曙光合眾國的先鋒軍一般,引領著曙光合眾國發展的潮流,有很多城鎮的建設和規劃都是以元城為模版來進行的,連曙光城也不例外。

這也是鄭海成為整個曙光合眾國內著名的政治家之一。不過很多城鎮的發展可都沒法達到元城的那個高度,甚至連元城兩年前的那種狀況都沒發達到,因為一個城鎮要發展起來,不但要有深厚的底蘊,還有要充足的資源和人才。

之前元國在進行發展的時候,掌握的資源非常多,但依舊都只側重於元城的優先發展,其他城鎮在元城的帶動下進行發展。

而現在曙光合眾國所擁有的資源,按照人口分配比例來說,相比於之前的元國還要少了很多,所以現在曙光合眾國的資源分配也不可能照顧到每一個城鎮。

目前曙光合眾國的一級城鎮也就只有元城、炎城、曙光城三個,二級城鎮也就十二個,其中之前的元國和炎國就佔了八個,此外還有兩個是前凡國所屬城鎮。

所以說現在曙光合眾國主要發展起來的,還是之前元、炎、凡三個國家。

不過為了平衡國內的勢力,聯合政會也必然不可能就將重點只放在這些城鎮上。

所以針對於其他城鎮的扶持政策也一直沒有少過。要維持曙光合眾國這麼龐大一個國家,食物是必要的基礎,好在種植方面一直沒什麼問題,所以糧食問題從來都沒有出現什麼狀況。

但在發展中,礦產資源的開採卻成為了曙光合眾國的一大劣勢。曙光合眾國的發展太快了,快到資源的探測方面遠遠跟不上,鐵礦和煤礦這兩個方面目前還不是什麼大問題,但銅礦卻是一個很難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