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道不同不相為謀,亦各從其志也。”
——孔子
【驪瑤山陰縣】秦二世二年五月初一日昳
從那放羊少年口中,驪瑤得知,他自幼便在山陰縣附近山中放羊。此處較為偏僻,距離山陰縣衙,尚有數十裡。
驪瑤讓那放羊少年將身上穿的外套脫下遞給她,隨後命那少年轉過去,坐在地上將衣物穿戴整齊,才讓少年幫著自己站起來。此時,她才看見那少年的臉上帶著的,竟然是一塊銅鑄的面具。讓她詫異的是,那面具上沒有任何繩索固定,好似就這樣長在臉上一般!
“你這面具好生特別,為何放羊還要帶著這樣一副面具?”驪瑤問道。
那少年卻不言語,只是低著頭走到了驪瑤前面,領著她走出樹林,登上一片小山。少年支支吾吾道:“看天色,今日怕是到不了山陰縣了。不如……不如……你可否願意……先去我家中暫住一晚……我明日給你……找兩件女人的衣物,然後我們再去山陰縣……”
驪瑤見那少年眼神閃爍不定,而且此時天色尚早,便反問道:“剛過正午,時間尚早,若是數十裡路,即便明日上路也需在露宿一晚。我去山陰縣有急事,不如你立刻帶我去吧。”
誰料那少年卻沒有回應,仍低著頭向山上走。驪瑤覺得事情不對,轉身便跑。誰料那少年將趕羊的鞭子輕輕一揮,一下便纏上了驪瑤的手臂,隨後便上前攔住了驪瑤。
驪瑤驚道:“你究竟是甚麼人?不願領我去便算了,又為何要阻攔於我?”
那少年見驪瑤發怒,只得搖了搖頭,嘆道:“本想回到家中,同姐姐詳細說來。如今看姐姐對我頗有戒心,細想此法也確有不妥,我便先同姐姐把話說明瞭罷!我便是姐姐要尋之人!”
驪瑤驚訝萬分,心中卻比剛才更緊張了,說不出一句話來。那少年見狀,便繼續道:“姐姐乃是大楚昌平君之女,常年同父親昌平君居於鹹陽。由於你母親乃鹹陽人,故而名驪瑤。昌平君起兵前,你我曾有過一面之緣。我便是熊心啊!”
“你真是熊心?你是如何認出我的?當年我見你時,你還只是個半大孩童,眉清目秀,為何竟會帶上這樣一副銅面具?”
熊心卻十分警覺,四處張望一番,仍堅持讓驪瑤先去山上家中,再慢慢道來。驪瑤見熊心堅持,心知其中必有隱情,便不再推辭,跟著熊心回到了家中。
剛進家門,熊心便將自己這些年來的遭遇解釋了一番。他是楚懷王熊槐之孫,楚王位名正言順的繼承人。楚亡後,為逃避秦國派來追殺楚國遺族的兵隊,不得已只得自毀容貌,為自己戴上面具,隱姓埋名,隱匿山陰一帶山中,牧羊為生。楚人好紋身,先前驪瑤昏倒在林中之時,他注意到在驪瑤背上,紋著昌平君的家徽,而熊心的左肩下方,也紋有皇室的紋樣,輕易不可示人。
一番唏噓之後,驪瑤忽然問起,如今大秦早已混亂不堪,為何熊心仍如此行事小心。熊心聽後,一言不發地鑽入柴房,從裡面裡推出了一個人。只見那人被麻繩捆得結結實實,頭上還罩著一個麻袋。熊心將麻袋從那人頭上取下,驪瑤卻被眼前的景象嚇了一跳——原來那人,竟是先前項梁派來尋找熊心的斥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