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素空語重心長的說,
“戊土之山不必一座,你先觀想明治山,後面再把泰山、嶗山之形添進土府裡不遲,心氣再大些,放入三山五嶽又何妨?”
程心瞻稱是。
“至於內景神,統領天下群山土地、掌握生死之機的,自然首推東嶽大帝,不過東嶽大帝位格太高,是和雷祖一個位格的,不好觀想其真形神意。”
程心瞻認真聽著,他之前都沒敢往東嶽大帝身上想。
溫素空也在認真幫著想,她的見識顯然更高些,思索片刻後,她說,
“東嶽大帝的第三子,炳靈公,炳靈太子,封號為三山都元帥統攝五嶽炳靈仁惠帝君,你覺得如何?”
程心瞻聽著,認真想了想,頓時覺得妙。
炳靈公為東嶽大帝之子,命格尊貴,在陽間統攝海內外三山五嶽,在陰間又專司鬼篆,實在盡得戊土之神意!
他俯身下拜,口道,
“多謝師尊指點。”
可同時他心中也有些犯難,炳靈公的真形圖雖然說易得些,可那也是跟東嶽大帝比,論神位,那是絲毫不遜色於雷霆總司蕩魔真君的,想來也不容易得到。
蕩魔真君他是取了巧,化用了民間傳說,又從九天應元府裡查到了很多上古雷部的典籍,可炳靈公似乎更神秘些,倒是不好觀想。
“炳靈太子的真形圖你不用管,為師會想辦法,你先觀想山嶽,山成之後自有神來。”
溫素空知道徒兒在想什麼,出口說道。
程心瞻心裡有些感動,俯首稱是。
這日之後,程心瞻每天日出之時不急離山,日落之時不急歸山,都會花上一段時間遠遠觀望明治山。
之前不覺得,可現在仔細看,就會發現明治山不如收陰山高聳,不如投劍山峻峭,沒有樞機山那般威嚴,也沒有百草山那般清秀。
明治山很規整,很圓潤,像是一塊巨大的卵石立在地上。
直到有一天,在太陽即將落山時,夕陽透過竹林,照出了大山除去植被之後的輪廓,是一個整整齊齊的錐形。
程心瞻恍然驚覺,這分明就是一個墳山。
不過這倒是符合明治山的法脈關鍵。
他有時也會在山間小路上行走,有時也會獨自去山內看看那座「清濁兩相騰蛇玄龜大陣」。
他為昴日星官觀想了光明宮,為蕩魔真君觀想了雷霆總司,為神雷、水雷兩位將軍觀想了夏宮和秋宮,為金麒麟屍觀想了明皇陵。
但這次觀想,他沒有為炳靈太子觀想廟宇宮殿,就是觀想了明治山,後面可能還會有三山五嶽,他想,群山就是炳靈太子的宮殿。
約又過去了大半個月,他的左瞳因為修行《九陽煉目》已經染成了丹色,本是山間清風一樣清爽的少年,卻因瞳色添了幾分貴氣。
兵器院地下的鍊金洞中,姜為山道長的爐裡,一把火行法劍劍胚即將成型。
在七月二十二這一天,他開爐取出了「桃都」。
歷經九九八十一天的合煉,「桃都」如獲新生,赤紅的劍身上透顯出淡淡的羽紋,通體泛著金霞,火光內斂,純陽法意則更加精粹了。
劍靈顯化,還是白羽雄雞的模樣,但頭上的紅冠卻變成了金冠,璀璨奪目。
出爐之後,飛劍在鍊金洞內飛掠,在高大的煉器爐中穿行,曳尾彷彿一條金色錦緞,劍靈聲聲啼鳴,引發眾多煉器爐中的寶器應和,有幾個正在緊要關頭,險些因為器靈失控炸爐。
姜為山道長讓程心瞻趕緊帶著顯眼包「桃都」離開。
剛到明治山,便聽見師尊呼喊,他趕緊轉了方向,往藏竹碑處落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