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再去反查這猴王吃了誰的丹。
意料之中,是一名龍虎山弟子。
還有兩個猴兒得了第二和第三,服食的分別是淨明派一位弟子和方為敏煉的丹藥。
小天師宣佈了名次。
“不妥,第三名升第二名。”
不過就在小天師宣佈後,金殿裡傳出了一道聲音,否定了小天師。
不過小天師卻沒有展現任何不悅之色,反而垂手聽訓,因為他自然聽的出來,這是他父親的聲音。
“天師所言有理,三清山的高徒一爐開丹一十一枚,且宅心仁厚,擔心猴兒承不住藥力,拿的是藥力最弱的一枚。”
這時,又有一道聲音從金殿裡傳出來,淨明派的弟子也行禮稱是,這是淨明派副教主的聲音。
“都是俊傑,都是俊傑!哈哈哈!”
程心瞻聽出來了,這最後的大笑聲是路教主。
待幾個大人物說完話,小天師重新宣了名次,又道,
“此三人者,會後可進天師府奉印殿,觀摩祖天師遺留「陽平治都功印」。”
此話一出,雖然知道這是歷來的規矩,但會場上還是爆發出巨大的驚歎聲浪。
那可是天下第一印!
萬年份的道寶,如果說當今天下還有幾件靈寶在世,那祖天師的天師印—「陽平治都功印」定在其中,這是比天師劍名頭還要大的寶貝。
這是何等的機緣!
若得法印真韻之萬一,那也是極為了不得的護道印術了!
在眾人的豔羨目光中,這三人迴歸原位,猴兒們也被帶了下去。連著兩個章程,主賓們暫緩歇息,閒談飲酒。
到了午後,春陽和煦,萬里無雲,這才開始法會的第三個章程。
祈晴雨。
祈晴雨是道門的立身之基。
如果只是打打殺殺,那是魔門,如果只是清心寡慾,那是隱士。無事在山,有事出山,這才是道士。
為百姓萬農祈晴雨,就是道士最初始時的職責。
祈晴雨同樣是雷法修行的根源所在,雷法最初就是用來祈求風調雨順的,至於斬妖除魔,還在這後頭。
所以這一場比的是雷法,也是道士的看家本領。
不過時至今日,不知有多少人沉迷飛劍,不知有多少人召雷引電,但有多少人還記著祈晴雨,大家心知肚明。
在這個章程裡,龍虎山沒有規定下場比試的人數,人人都可下場,前三名都可進入封印殿觀摩天師印,如前三名中龍虎山弟子有一名以上者,則向後再順延一位進殿。
這真是足夠大方了。
只不過在這樣獎勵豐厚的形勢下,依然沒有多少人下場,人數尚不足方才有限制的煉丹師們。
在這個檔口,有人見到程義符程心瞻動了。
他離開座席,知會師長,來到了廣場上。
他一直記著父親對他的交待,得道成仙,不光是為了避世,更是為了濟世。
雷法,他會,祈晴雨,他也會。
最後含程心瞻在內,願意下場比試祈晴雨的,龍虎山四位,閣皂山兩位,三清山兩位,除了程心瞻還有樞機山的一位,兵鋒山五位,西山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