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程心瞻上兩次南斗榜更讓他開心。
只有心存高遠、瞻眼未來之人才能不急於腳下一時的快慢,過程和積澱很重要,急於求成的人,過金丹劫都很困難,更別提孕育道胎和合道天地了。
所以他聽聞後,是專程過來和程心瞻說這些事的,早些知道宗裡的大事,眼光就不要拘泥在個人身上,要放眼到宗門、法統乃至天下上去,至於毀人道途、滅人法脈,更不必打打殺殺,有的是更陰狠的法子。
而討論仙人,自然是為了把程心瞻的眼光放到仙人境上去,是要讓他知道,仙人並不遙遠,眼裡有了更高的境界,心態就能再上一層臺階,才能交付更大的事。
“仙分四類,散仙,尸解仙,地仙,天仙。五境合道時就要定仙路,合天機為天仙,合地氣為地仙,其餘另闢蹊徑之法均為尸解仙。成仙就要渡劫,天仙和尸解仙渡劫功成後即飛昇天界,唯有地仙渡劫功成後留在人世。
“天仙劫若未過,只要一息尚存,便可轉為散仙,散仙留在人世,需再渡散仙劫,九轉功成後才可重登天仙果位,但只要一次未過,便是身死道消。
“地仙劫若未過,只要一息尚存,便可轉為鬼仙,但鬼仙算不得真仙,再無重返仙路之機,所以不在四仙之列,只要壽元一到,便是身死道消。
“尸解仙劫只要未過,立即就是橫死當場,無半點回旋餘地。
“所以從退路上來講,人將四仙分為四等,天仙高於地仙,高於尸解仙,高於散仙,但是從法力上來講,四者並沒有高低之分。”
程心瞻點點頭,原來如此。
“天仙與尸解仙渡劫後,天門開,便可進入天界,但成仙后,天仙與尸解仙依舊可以下界,但法力會被壓制,也無法久留,呆久了,身上的清氣就會被地氣侵蝕,輕則天人五衰,重則墮境。”
“但地仙和散仙永遠無法過天門,飛昇天界,但散仙還有轉機,地仙則需永駐人世。
“所以從逍遙自由上看,有些人又認為天仙高於尸解仙,高於散仙,高於地仙。”
“所以無論怎麼看,天仙都是最優解,這也就是為何人人都想成天仙,但在五境時合道天機又是最難的,多少人等到壽元耗盡也未能合道天機,所以這也需要抉擇。
程心瞻恍然大悟。
“心瞻,你仔細想想,這一點不光是選仙路,在成仙前的每一境都有體現。要是一境走的快,那五行體悟就要差些,但要是一境走得慢,那壽元也在被損耗。要是在二境時,開竅和罡煞敷衍,那金丹品質就差,要是過於在意開竅和罡煞,那留給三境的壽元又不夠。到了三境,要是金丹品質差,那前路就被堵死,無法再進一步,可要是金丹品質太好,洗丹劫越多,同樣損耗的壽元就多,可能都等不到孕育道胎那一天。四境五境都是一樣,所以心瞻,你走的每一步都要想清楚,必須要明確自己的方向,還要時刻盯著你絳宮裡的命輪。”
程心瞻若有所悟,對紀和合行了一禮,
“多謝掌教指點。”想了想,他又問了一句,
“不知前來坐鎮五府山的前輩是?”
“天仙,那是我的師祖,善字輩,到了地方,你喚一聲曲祖就是了。我三清山有洞天秘境,可以遮掩天機,將天仙、尸解仙存世的時間延長。”
程心瞻稱是。
於是,紀掌教施展虛空法,一步跨過,就帶著程心瞻來到了五府山。
這下,他又被五境的大修士帶飛過了。
這次,反而一點暈眩的感覺都沒有。
到了人參果苗處,便見一個道人坐在通玄師祖搭的廬蓬裡。
道人中年模樣,面相和藹,麻衣芒鞋,頭頂五斗冠,掌裡撥弄著一對陰陽環,環上陰陽玄光交錯,如切如磋。
紀和合帶著程心瞻上前,口稱師祖。
程心瞻側俯身一拜,
“弟子心瞻,見過曲祖。”
曲仙看著程心瞻,見他一身氣息內斂,根基牢固,面色紅潤有光澤,再定睛細看,他胸口處又有五色華光交織成團,這是養生有術、修行有果的表現。
曲仙點點頭,眉眼含笑,
“你的事,我都聽說了,好孩子,你對宗門是有大功的。”
程心瞻連道不敢。
“你是在二境吧,容老道看看,還缺什麼,唔,開闢的竅穴有些少了,還得用用心吶,怎麼連面上的七竅都還沒開齊呢,這不好。看看眼睛,左陽右陰,陽殿倒是有模有樣,陰殿怎麼沒有動靜。來,老道送你一份瞳術,可以憑此煉瞳秘法開陰殿,剛好還和你的陽殿相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