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心瞻聞言沉思了一會,他自己也是在樞機山坐過署的,大致有了解,三清山裡,坐署兼職之人有數萬人,這裡面又多以記名弟子為主,大多是年紀小的,連本師都沒有,他又問,
“坐署兼職之人如此之多,你們不曾想過聯合起來辦一個‘治’嗎?”
小道士聽的一愣,“‘治’?什麼治?”
程心瞻便解釋道,“我們姑且叫他「署工治」,就是一個把所有坐署兼職之人聯合起來的東西,當你們受了委屈,就可以透過這個「署工治」往更上層反映,畢竟想要說話,要麼得位高,要麼得人多。”
小道士聽著,面露驚恐之色,這不是自立山頭嗎?
程心瞻看著他的臉色,知道他在想什麼,便笑著說,
“沒有你想得那麼嚴重,就是一個發聲的地方,在裡面,大家都是同門關係,不會像官署一樣分上下,就是治主會辛苦些,要多聽多問大家的意見,再反映上去。”
小道士聽著還是有些害怕,又有些意動,他問,
“這樣真的可以嗎?”
程心瞻笑著說,“這有什麼不可以的,說到底,我們是修真,不是修官,這個事我會向掌教提議的。要是掌教同意了,你來當這個治主怎麼樣?”
小道士一時有些暈頭轉向,“我也可以嗎?我才闢府,修為淺薄。”
程心瞻輕聲笑著說,“這有什麼不可以的呢?”
————
他不願拖延,離開白虎山後直接就去了三清宮,這是全宗的大事,找哪個副掌教都沒用。
紀和合聽完了程心瞻的想法,點點頭,
“你說的有道理,我們是修真,不是求官,有這麼個「署工治」在,對那些自認為官的人來說也是個警醒,就這麼做吧,你可以先找人籌備,宗裡例會的時候我會說的。”
程心瞻稱是告退。
等回了明治山,程心瞻就寫信回覆十一娘,讓她明天上午到就行。
————
等到第二天。
辰時的時候,他又來到鍾靈山,找到了昨天的那個值班的小道士,告訴他,掌門已經同意了。
小道士是又驚又喜,因為程心瞻還說了,讓他來籌劃這件事,只要把章程擬出來,掌教看過認可了,這事就成了,他也就是第一任「署工治」的治長。
小道士沒想到這個事才提出來,就要落實了,所以一開始有些慌亂,但他馬上就鎮定下來了,並告訴程心瞻,他願意做這件事。
於是,程心瞻也就曉得了他的名字。
聞清章,摩崖山的弟子。
聽到他的名字後,程心瞻恍惚了一下,當時他入山時,還沒清字輩呢,這是已經傳到了第四十九代了呀!
他一邊在這等著十一娘,一邊向聞清章建議著要怎麼去聯絡人,怎麼把名冊管起來,而且三清山這麼多官署,還要建立分治才行。
正說話間,他便看到天上有人下來了,直往三清山山門這落下來。
“先不說了,你自己琢磨琢磨,你可以的!”
他笑著朝聞清章揮揮手,便去迎十一娘去了。
在外人看來,三清山便是終年被雲霧籠罩,要是不小心誤入了雲霧中,走著走著,便會自行走出來,回到一開始進去的地方。
要是三番五次硬闖進去,被陣法困住的時間也就越長。
如果對這片雲霧發起攻擊,則會被雲霧捲進去,再也出不來了。
而在這茫茫雲海裡,只有東邊一個小小綠點露出頭,遠望著,就像是一株荷葉浮在水面上,很矚目,也很好找。
等人落到這個荷葉上時,又會發現這個荷葉是格外的大,是一個巨大平整的高山草坪,用來停泊幾十艘飛梭雲艟都是足夠的。
這片顯露在護山大陣外的高山草坪實際上就是鍾靈山東側突出來的一塊懸崖,再往裡面一點,就是外事院的官署樓閣了。
草坪上立著一座十來丈高的巨石,上面有兩列十個字,鐵畫銀鉤,正是:
蓮花峰福地,
三清山洞天。
此刻,程心瞻就在這座巨石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