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太多,就讓孩子們登階上來,早晨霧大,小心腳下,送的人不要跟著了,留在原地。”
這時候,一個清脆的女童聲在眾人耳邊響起,這聲音不大,卻根本不受周圍的嘈雜紛聲影響,清晰的在每個人的耳邊響起。
這是神仙手段!
做父母的自然是捨不得,但入道求仙是幾輩子也撞不上的運氣,距離上次三清仙山收徒,都已經過去二十四年了。
那次,就收了樟香鎮程神仙一個人,聽樟香鎮的人說,二十四年過去,程神仙一點沒變。
神仙面容不改,但樟香鎮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現在鎮子還在制香,但鎮民卻不以此為生了,現在那都是富貴人家,管這個叫陶冶情操。當然,這也不妨礙樟香鎮的香越賣越貴,乃至南昌府和金陵帝都都點名要這裡產出的香。
鎮民的主要進項是收租,這些年雨霖觀的香火愈發鼎盛,真微老神仙活成了人瑞,道法精湛,畫的護身符一符難求,前來進香參拜的人極多,不乏皇親國戚,王侯將相。
雨霖觀香火鼎盛更重要的原因自然在於其背後的三清仙山。
三清仙山少則數年,多則上百年,就會傳出法旨到雨霖觀,讓其籌劃尋靈童入山接受法考之事,過了法考,就能留在山裡做神仙了。
最近一次就是二十四年前那次,那次進去了一百多號人,只留下程神仙一個人,但其餘送還塵世的,都繪聲繪色向外人訴說著仙山裡面的風采。
什麼駕雲飛行,什麼山一樣大的巨蛇,什麼五顏六色的雲海,還有魂魄出竅這樣的仙法。
三清山的收徒法考不曾斷絕過,這樣的仙家傳說自然也不曾斷絕,所以雨霖觀香火愈發鼎盛。
但凡來雨霖觀,多數都選擇在山下的樟香鎮歇腳,更有豪門貴族裡一些一心向道問仙的,往往一住就是大半年,這樟香鎮的人又沒人賣祖宅,也無人敢逼迫,所以來的都得給租錢。
樟香鎮的人不愁富貴,各個還延年益壽,老的都比其他人慢一些,平日裡也未見什麼災病,大家都說這是沾了程神仙的仙氣。
所以,一人得道,長生不老,雞犬升天,這就是明證。
所以,當時隔二十三年後,在去年年末,雨霖觀再次傳出訊息,要召徒進山法考時,整個廣信府乃是豫章、慶州地界都轟動了。
最是讓人欣喜若狂的,是這次進山的要求裡,十六週歲以下這個條件沒有變,但除了具備清靈氣之外,丹青、音律、神記、不驚這四者優良者,也可以進山參與法考了。
於是,便有無數人家蜂擁而至。
獵戶林家父子地處偏僻,是半個月前才從來到村子裡治病佈教的道士口中聽說這個訊息,苦耕獵戶和丹青、音律、神記這三項自然沒有關係,前兩項是富貴人家才能觸碰,而具備神記之能者,自然去讀書做官去了,也不會在大山裡謀生。
聽那位道士說,不驚的意思是說孩子膽子大,魂魄穩固,打小就不會受到驚嚇,動輒驚夢哭嚎之類。
林父一聽,自家孩子好似就是不驚!
於是在佈教道士的勸說下,這才有了林家父子一路緊趕慢趕,趕到了樟香鎮。
所以此刻,這些包括林父在內的父母們再不捨,也得放開自己的孩子,流著淚催著他們走進大霧裡,拾階而上。
不過也有許多有見識的富貴人家好奇,清靈氣這種東西有就是有,沒有就是沒有,很好分辨,但像丹青、音律、神記、不驚這四樣,又怎好分辯呢?
登上山階的孩子足有四五千人,這還是廣信府的道士們初篩了一遍的結果。
有些孩子筆都拿不穩,鬼畫符一般的手藝,父母硬要說好丹青,得送給神仙看看,弄得道士們很是頭疼。
主要是這次條件放的太寬泛了,所以即便是道士們篩了又篩,此刻能到山腳下的孩子們還是有這麼多。
林豐年也走進白霧裡。
霧很大,他什麼也看不清,只能看清自己腳下的兩三級臺階,林豐年想了想,好像自己從來沒見過這樣大的霧。
果然是仙山!
林豐年想要成仙,聽說仙家能行雲布雨,要是自己成了仙,要晴得晴,要雨得雨,那莊稼可就好了,自己就能給父母鄉人完成年年都是豐年的願望。
他聽人說了,要進仙山法考得先進這座山上的道觀,道觀就在這山道的盡頭,要是連這山道都走不上去,還談什麼成仙,什麼豐年?
所以這個有些虎頭虎腦的孩子就卯足了勁快步往上走。
————
往日人聲鼎沸的觀前廣場空無一人,
真微老道在廣場外沿的懸崖邊上坐著,撫須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