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山的嫡傳。
而明治山的根本法脈在於陰陽大道,在於活死人術,要說單打獨鬥,憑著葉蓮臣這具化身,他還真不敢與山魈過手,但如果論及屍道,他自認為不可能比這山魈差。
程心瞻符劍丹咒,陰陽五行,無一不精,已廣為人知,但外人甚至是三清山中對他極為關注的眾多長輩,都不知道他在養屍術上的造詣到底有多深。
他從未培養過屍侍,唯一一個養成的蟲屍被他扔進了三尸島裡後就再也沒管過,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就不曾修行過養屍術,恰恰相反,在溫素空帶他看過明治山底下都有些什麼之後,他投入在養屍術上的時間反而是最多的。
手上沒有劍,和有劍不用,不是一回事。
所以他在火塘血池下三個月,已經把山魈的煉屍之法看的明明白白了。
他自己學的叫養屍術,山魈一直在做的,叫煉屍術,一字之差,便是天地之別。
山魈煉屍是視屍體為器物,肆意塗改,加手、種眼,生造出古怪身相,並時刻以火蓮鎮壓屍體,滅絕屍體可能誕生的靈智,等到屍體養成,便分出一股意念或者是直接以元神入主其中,操控屍身用來鬥法征伐。
魔道煉屍術又把煉成的屍身叫做屍傀,或是屍奴。
而道家養屍術養出來的屍體,是既作為護道之用,又作為證道之用,是借死屍來探索死中求生的長生法和陰中求陽的陰陽法。
道家養屍術養出來的屍體自身會誕生靈智,成為一個新的生命,完全依靠自己操控肉身。
是故道家養屍術把養成的活屍叫做屍侍,或是屍友,也會取名取號。
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他才能把蟲屍丟到三尸島上使其自生自滅而不用一直分心去管。
至於活屍新生的靈智是完全新生還是從生前殘存的記憶中蘊養出來,這兩種養法道門裡都有法脈傳承。在道門裡,前者叫「元初靈胎養屍術」,後者叫「玄冥宿識養屍術」。
這兩種法門在道門中也一直有爭議,各家門派法統是各持己見,都認為自己的養屍法是真正的長生法。
其中,「元初靈胎養屍術」的養法消耗的時間更長,但對屍體本身的要求低,揹負的因果也要更少。「玄冥宿識養屍術」的養法對屍體本身的要求更高,生前在三境往下基本可以不做考慮,同時揹負的因果更大,但修煉的人卻是更多,只因為這種養法可以養自身。
修道者在生前做好佈置,死後鎖閉自己的精氣,再用生前佈置的手段養自己的屍身,這樣便能活出第二世來。不過這樣的手段是偷天地之生機,一旦金丹劫或是成仙劫渡不過,馬上就是魂飛魄散,轉世之機都沒有。
明治山是這兩種養法都有。
葉蓮臣是這兩種養法都會。
他養蟲屍用的是「元初靈胎養屍術」,因為那隻蟲屍本來就是幼蟲,至於屍身因果,能少沾就少沾。
而對於當前眼前這具巨屍,很明顯,這具巨屍身前來歷非凡,即便是歷經山魈廟主多年的秘法煉化之後,仍然有股虎死餘威在的架勢,肉身一直在抗拒其他外來的血肉融合進來。
而且這副屍體經過多年秘法煉化後,距離兇屍旱魃也只有一步之遙了,這時候勢必會誕生靈智,是山魈廟主藉著古佛秘法以及「浮生焚業火蓮」一直在鎮壓這具屍身,滅殺即將要誕生的靈智。
所以此刻葉蓮臣要怎麼做就很明瞭了。
趁著山魈廟主肉身無法動彈,元神進入了巨屍體內,自然是要用「玄冥宿識養屍術」中的秘法來激發巨屍回憶起生前之事,最好是把山魈廟主的元神拖進巨屍的記憶碎片裡,出不來才好。
只見他手掐獅子印,指向巨屍,唇齒微動,低誦「青華長生咒」,
“太乙救苦天尊敕令!
憶開生前事,覺破死後門。
青獅踏冥府,幽魂返陽春。
急急如律令!醒!”
最後一個“醒”字,葉蓮臣念出來時音如獅吼,他手訣中也迸發出一尊青色的九頭獅子虛影,沒入了巨屍的後腦。
“譁——”
獅子虛影才觸碰到巨屍,巨屍屍身便開始猛烈的顫抖,如遭雷殛一般,震的整個火塘血池激盪不休。
而葉蓮臣作為施咒者和起屍者,此時同樣受到秘術的反噬,就這是「玄冥宿識養屍術」需要承擔的因果之一。
巨屍的生前記憶此刻直接浮現在葉蓮臣的腦海中:
湘西的大山深處……祥和靜謐的苗寨……這好像是巨人的國度……這裡的人姓龍伯……夜色下……無數的行屍從地底爬出來……血洗苗寨……族長龍伯炎反抗……血……到處都是血……
一些古怪猙獰的屍體圍攻龍伯焱……似木似人的樹屍……上半身是女子下半身是白骨的蛟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