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兩百零四章 氣運

程心瞻滿意的點點頭,朱漱玉的應答也愈發流暢,沒有一開始那麼緊張了。

“漱玉不錯,現在來考考豐年。”

林豐年看起來膽子比較大,不知道什麼叫怯場,說了一聲好,就抬頭看著程心瞻,等著問題。

“不得欺凌孤貧,奪人財物,出自哪部戒律?”

“是出自《太上老君戒經》「九戒」第七戒。”

“若是要行齋醮,衣冠不整當如何?何典有規?”

“《正一威儀經》第三十二條,「凡道裝破敝,當沐浴更衣,衣冠不整者不得登壇」”

“內丹全真派,主奉的是哪位尊神?典據為何?”

“內丹全真派主奉老君,典據《全真清規》,「老君為道寶,演法度人」。”

“上清派存思法門以哪位尊神為根本?見於何經?”

“以「元始天尊」為根本,見於《上清大洞真經—凡卷:一》:「元始天王在玉清上境,說三十九章」。”

“不錯。”

程心瞻心下滿意,這兩個孩子能透過法考,自然能說明其資質,現在各類法規經典都是信口拈來,說明這三個月也沒有偷懶,有資質,能耕耘,便是大道可期。

“凡間道書熟讀後,就要讀一讀山上的道書了,像《萬年通史》、《豫章仙志》、《道體命藏說》、《靈樞經》這些,自己去書庫裡去借,為師當年就是看這些書作為仙路啟蒙的。”

兩個孩子點頭記下。

“你們讀了道書,便來與你們說一說法脈源流。”

程心瞻朝身後的天尊法相拱手,說道,

“我三清山信奉三清,同尊三位聖人,由葛洪祖師在東晉時開山立派,至今已六千餘年,傳四十餘代。

“我們三清山以內丹道為入門根基,同時又主張兼修他法,互參互見,融匯貫通,以繼往聖之絕學、創未有之妙法為己任,故又被稱做萬法派。”

兩個孩子聽著瞪大了眼,凡人,又是孩子,很難理解六千年是個什麼概念,但光是聽著千年大教、萬法互參這些名頭,就覺得已經很震撼了。

“為師師從明治山素空羽師,明治山供奉陰陽,修行陰陽大道,不過為師在宗中身兼兩道法脈,你等要繼承並修行的,與明治山無關,是梨雪山法統。

“梨雪山法統我為開山之師,你等現在過了法試,進了仙山,便是梨雪山的記名弟子,若他日闢府功成,登宅錄命籍,便是梨雪山的入門弟子,同時也是開山弟子。”

兩人目光明亮,他們在小萬山早已聽說過學師的大名,也聽說過作為開山弟子的各種好處。

“梨雪山以內丹為根本,兼修存神法,存神法的法脈源頭方才豐年已經回答過了,在上清派,以「元始天尊」為尊神。我們這一脈認為人身是一個小天地,我們所見的世界是一個大天地,我們自身的小天地和大天地是相合的。

“比如說我們的眼睛對應著太陰太陽,四肢對應著四方,呵氣是雲,怒吼是雷。大天地裡有各式各樣的神,山神,水神,雨神,雷神,我們存神派則認為人身體裡的每一個竅穴也應該有對應的神,這個神是要我們根據竅穴的先天屬性和後天功效想出來的,更準確的說,是存思出來的。”

程心瞻只是大致解釋講了一下,沒有講的太深,簡單說幾句後便道,

“法統這種事不是三言兩語能說的清的,日後隨著你們修行加深眼界加深,自然懂的就越來越多,今日就不多講了,現在來教你們食氣,各家各派,修行都是自食氣始。”

接下來,自然就是把天地靈氣、食氣法門、修行境界都說了說,當初溫素空怎麼教他的,此刻,他便怎麼傳給了下一代。

不過他額外強調了兩點,這也是往後梨雪山弟子必須遵從的規矩。

第一,食氣必須以觀想法食氣;

第二,闢府必須首闢心府。

等到他講完觀想法食氣的關竅,自覺說的已經夠多了,兩個孩子天資再聰慧,也只是孩子而已,隨即便讓他們先行歸山,讓他們仔細觀摩收徒那天句曲山王、李兩位長輩送的觀想圖譜,從中根據自己的意向,選定一位內景神,作為食氣開端。

王、李兩人送的觀想圖譜程心瞻看過了,雖然神韻並非那麼高深,但勝在多,比當時囊中羞澀的自己在書庫裡翻找觀想圖時要富裕的多,兩個孩子也定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內景神。

喚來在觀外梨樹林蔭中打盹的三妹,讓他送兩個孩子離去。

目送幾人駕雲離去,程心瞻這時心中一動,感應到了幽精元神的想法。

這樣也好,且讓幽精元神謀算天鞘山,再派一道元神過去,把化身取回來,畢竟要忙碌的事還多著呢。

不過現在還不是時候,自己的元神才歷經一洗,白日出竅遠遊還是有些勉強,也有些亮眼,等到夜間再神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