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真聽了李勣的分析之後,心中越發擔憂,如今百濟聯合高句麗攻打新羅,聖人必定遣使,令得高句麗和百濟停止戰爭,若淵蓋蘇文拒絕違抗聖人命令,聖人說不得就要對高句麗用兵了!
李勣知曉徐真在擔憂立儲之事,但他本人是支援征討高句麗的,若這次聖人御駕親征,李勣必定請命而行,他也希望徐真能夠一同前往,在遼東做一番大的功績,故而寬慰徐真無需多慮,直言聖人心中或以有所決斷,內患不除,聖人想是不會輕易出兵的。
徐真只能苦笑,聖人倒是有了決斷,就怕這決斷是將魏王李泰推上太子的席位,如此一來,徐真就不知該如何是好了。
事到如今,徐真也只能給一幫軍中兄弟回信,讓他們好生爭取,多打勝仗,好讓聖人安心,不會太早出兵。
可就在這個節骨眼上,西邊又傳來戰報,說是吐蕃蠶食了吐谷渾絕大部分領土,其新王松贊干布接連擊敗党項和白蘭羌,直逼大唐境內的松洲,並派人前來求親,揚言若不和親,就要率兵大舉入侵唐境!
徐真得了這軍情,不免想起吐谷渾之戰後,逃亡吐蕃的大隋光化公主和謀士慕容寒竹,直覺總在騷動,使得徐真不得不認為,吐蕃此舉,絕對跟這兩個人脫不了干係!
以聖人的脾性,又豈能容忍吐蕃這般跳樑小醜一樣的姿態,說不得早已派了大軍,將這吐蕃碾壓成齏粉!
然而這一次,聖人卻有些遲疑,而這份遲疑,該是來自於還未在晉王和魏王之間做出抉擇,又心掛著征伐高句麗。
若不能儘快解決吐蕃和立儲的問題,聖人又怎能安心去御駕親征高句麗?
這吐蕃前前後後已經求親被拒六七次,也難怪會發毛,這一次選擇的倒是好時機,若說沒有絕世謀臣相輔,真教人打死了也是不信的。
朝議了幾次之後,聖人仍舊有些拿不定主意,諸多文武也是各持己見,整日爭論不休,大有逼迫聖人先立儲之勢,徐真心裡越發擔憂。
這日正與凱薩和張素靈小酌,神勇爵府卻迎來了一位意想不到的客人,竟然是李無雙!
雖然李無雙從頭到尾沒看得起過徐真,但徐真也不在意,可這個節骨眼上,這丫頭找上來門,該是聖人決定答應吐蕃的求親了,因為李無雙這丫頭,不正是那嫁到吐蕃去的文成公主麼!
果不其然,李無雙遲疑了一番,見得徐真將凱薩和張素靈遣散開,終於是說明了自己的來意。
原來這李無雙深得李道宗寵愛,在甘州之時,又見過鬆贊乾布一面,當時雖然松贊干布只是跟徐真打交道,但她和李明達卻知曉松贊干布的身份,故是不喜,不願嫁到吐蕃這等偏遠山野去。
如今聖人果真有答應求親的跡象,並已經在諸多宗室郡主之中搜羅人選,雖然郡主人數眾多,但年歲和資歷符合條件的卻是不多,李無雙無疑成為了最適合的人選之一。
為此,李道宗會極力向聖人諫言,拒絕和親,並將主動請纓,帶軍擊潰吐蕃的挑釁,以彰顯我大唐國的浩蕩天威!
然而如今聖人的心思顯然不在吐蕃這邊,諸多文武斷然不會支援李道宗的提議,但如果徐真站在李道宗這邊,聖人說不得就真的會拒絕和親了!
徐真聽了李無雙的請求之後,心裡也是苦笑不已,他不希望發動戰爭,因為戰爭總會帶來死亡和傷害,然而有時候,尊嚴卻比生命更重要,若答應了吐蕃的求親,固然能夠避免戰爭,也能夠為西北帶來和平和安定,是的聖人能夠心無旁騖地親征高句麗。
但若真的答應了和親,也就等同於向吐蕃示弱,這樣一來,吐蕃勢必小覷大唐的勇氣,又有慕容寒竹這樣的謀士在挑唆,又怎敢保證他不會趁著大唐征伐高句麗,而大舉入侵唐境?
雖然李無雙的想法有些幼稚,但徐真還是答應了下來,許諾她,待李道宗諫言之時,必定會站在他的身後,但徐真自己心裡清楚,哪怕打退了吐蕃,為了懷柔安撫,使得後患無憂地攻打高句麗,到了最後,聖人還是會將一名郡主給嫁過去的,只是人選還是不是李無雙,那就不敢妄言了。
李無雙聽得徐真答應自己,心頭也是大喜,她從未覺得徐真有這麼討喜過,臨出門之時,終於扭過頭來,紅著臉說道:“喂,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