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八十章 甄生誣告朝堂風波

李靖短短數語,卻充滿了蒼涼,道盡了這些年來的辛酸,看著老軍神佝僂的身軀,不耐久站而發顫的雙腿,李世民雙眼頓時溼潤起來。

“朕又豈會不知藥師之忠誠?只是老弟兄一個個走了,很久未得有人與朕說些真心話兒,朕只覺著,這朝堂越發不似朝堂,似乎都在等著朕死呢。”

李世民向來以仁義之君而著稱,國民齊心,他也是寬仁大度,愛民如子,此番道出如此兇狠的言語來,朝堂之上頓時轟隆隆全數跪倒了下來!

李靖仍舊站著,與李世民相視著,似乎又回到了當初隋亂征戰的日子,這位老軍神朝當今聖上笑了笑,躬身請道:“臣李靖老矣,不復當年力氣,本就是入了土的人,今番能退了吐谷渾的兵,全仗著中郎將徐真的八門神炮,聖上英明,這些個兒郎就是今後我大**隊的新柱,臣有不肖,即請歸以養老,還望陛下恩准!”

李世民聞言,悵然若失,其分明知曉內情,高甄生延誤軍事,幾使甘州陷落,然李靖擔憂寒了軍心,並未將其解回京城問罪,反而使高甄生得了封賞,然而那高甄生卻倒打一耙,急欲汙了李靖名聲,想到這裡,李世民不由憤怒起來。

“高甄生,爾豎子當真以為朕老來無為也?朕寬懷以對,若爾不曾誣告李靖,朕也就放過了你,沒想到你卻接連使朕失望,征伐之時,爾坐違李靖節度,今日又反誣李卿,朕豈能再容你,念你勞苦,免了死罪,流放千里罷!”

話音剛落,群臣震撼,本以為聖上失了當年銳氣,不曾想仍舊如此雷厲風行,說封就封,說流放也就流放了!

文武百官可不想於聖上發怒之際提出異議,然而侯君集卻出列勸諫道:“甄生乃舊時秦王府功臣,還請陛下寬其罪過...”

此番侯君集孤軍深入,端了吐谷渾老巢,功勞也算是實至名歸,李世民已經寒了李靖之心,不想再打擊老臣子,然而高甄生罔顧尊威,他又豈能再有所容忍,當即回覆曰。

“雖是藩邸舊勞,誠不可忘,然理國守法,事須畫一,若甄生獲免,誰不覬覦?我必不赦者,正為此也,君集勿需多勸!”

高甄生聞言,頓時癱坐於殿上,生怕累及妻兒,卻是不敢多做抗爭,隨即被金吾衛帶下了殿堂而去。

李世民見得人人心驚,也是暗自搖頭,撫了額頭輕嘆一聲,這才慍怒道:“都起來吧,難不成爾等都如那甄生豎子一般,對朕有所欺瞞,這才愧疚而跪?”

諸人聞言,不敢再跪,紛紛起身來,哪個還敢多嘴半句?

心情煩躁之餘,李世民也是頭疼不已,自是要恩威並施,故而朝李靖說道:“藥師鞠躬盡瘁,朕知你素來忠心為國,卻是甚麼封賞都抵不過的,就讓你家兒郎傳承個世襲罔替罷。”

李靖年事已高,確實無慾無求,但想起李德騫和李德獎,心頭感激,也是誠意謝恩則個,朝會鬧了這一番,才草草收了場。

百官退去之後,自有一番議論,徐真之名也算是傳播開來,既升了官職,又成了李明達的兄長,儼然成為了朝中新貴,可謂風光一時無兩。

然有心之士亦能敏銳嗅出諸多不諧之意味,太子李承乾雖仍舊御下聽政,然從頭至尾未得表現,似乎也體現了聖上的一番心意,加上長孫無忌等一干文官居然毫無作為,就不得不讓人深思熟慮了。

按說徐真該歡喜至極才是,然而他心頭卻沒有任何的喜感,腦海之中就只有李世民的嘆息,還有李靖離開之時,那落寞的背影。

不過這樣的負面情緒很快就消失無影,因為他有著強烈的預感,那件大事說不得就要來臨了!

(注1:三衛是指親衛、勳衛、翊衛,都是皇帝親信重臣的子孫來擔任,負責宮廷保安工作。)

(注2:這三人與李明達皆為長孫皇后所生,李承乾為長,李泰次之,李治乃三子。)